空軍嘉義基地昨天早上出動S-70C直升機,降落在失事航測機旁的平地,將3名罹難者遺體載運下山。
據臺灣媒體報道,“有經驗的搜救判斷,第一個一定找航管雷達光點消失經緯度,接著通過戰管雷達雙重確認失事位置。”“民航局副局長”李萬里表示,他直到昨天都不明白,為何搜救以雷達光點消失處優先會成為一個問題,也無法解釋雷達光點消失處與“緊急定位發報器”(ELT)集中熱點為何會相距18公里。
“民航局”與搜救中心昨公佈戰管雷達最後顯示光點和飛機ELT發射訊號的位置。戰管的光點消失位置距失事地約15公里,但ELT顯示的位置,距失事現場僅2公里。ELT定位較精確。外界質疑採用戰管雷達消失光點作為第一時間搜救重點,可能是判斷有誤。
搜救中心副搜救長馬武雄表示,平均每100件ELT發出的求救訊號中,僅有2、3件為正確資訊,所以搜救初期才以航管雷達及戰管雷達資訊為主。
李萬里指出,ELT通過衛星進來的訊號可能為維修飛機誤觸產生,第一時間沒立即搜救ELT訊號集中處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當下研判飛機可能在天上解體或撞
山,落地後才出現與雷達相異點。“民航局”累積10筆ELT之後提供給搜救中心,搜救中心也立即將ELT訊號集中處納入搜救位置之一,只是天候影響沒看到飛機。
李萬里表示,航管點、戰管點、ELT熱點各不同,隨便一個點派人前往搜救,都要翻山越嶺10個小時以上。且搜救受限于雲層、天候影響,困難度高。“民航局”建議與搜救中心的行動之間並沒有時間落差,搜救中心的決策也沒有問題,“搜救中心一拿到雷達資訊就立刻超前部署搜救人力,這樣決策哪錯了?”
民航人員私下表示,現階段檢討搜救中心沒有在第一天往ELT訊號集中熱點搜救,根本不具意義,就飛機殘骸的現場狀況研判,“航測機掉下來的第一時間,3人已沒有生還機會”。即使第一天發現航測機失事殘骸位置,能否派出搜救人員也要視天候情況許可,只是縮短搜救過程的反應時間這一點確實需要檢討。
ELT熱點訊號 確比雷達精準
大鵬航空航測機失事搜救,“交通部”在次日看到ELT9次發出訊號地點都非常相近,便建議搜救中心派直升機,前往這9次訊號較集中的地點搜尋。
“民航局飛航標準組組長”張羚悌表示,ELT可手動或自動通過無線頻道,每50秒傳送一次座標及求救訊號,但ELT訊號會受到衛星軌道高度影響,初期定位的位置落差較大,越後面的資料準確度相對較高。
“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飛安官李寶康也說,ELT發射訊號,必須藉助衛星定位,空中的衛星數量會直接影響ELT地點判定準確度。如果當時上空經過的衛星多,定位就準確,但若數量少或根本沒衛星經過,訊號等於白白髮送。
大鵬航空航測機失事當天,“民航局”總計收到7筆ELT訊號,31日收到3筆。10筆ELT訊號中,僅第一筆距離實際失事位置相隔13公里,其餘9筆位置相近,距失事位置約2公里。
“交通部”因ELT9次發出訊號地點都非常相近,便建議搜救中心派直升機,前往這9次訊號較集中的地點搜尋。搜救中心便派人在戰管和航管雷達光點的“最後消失處”以及這9個訊號集中點之處來回搜尋。
第三天通過群鷹翔航空公司支援,往緊急定位發報器9次訊號“較集中點”搜尋,空拍到失事飛機,比對出正確座標,搜救中心才得以找到失事處。
民間飛鷹隊 嘆義務搜索熱心遭拒
大鵬航空航測機機組員證實罹難,第一時間即入山救援的花蓮地區搜救人員情緒低落,他們因搜救中心提供的失事地點一變再變,搜救無功而返。昨天直嘆遺憾,“沒法親手把人救出來”。
一直關注搜救進展的高雄六龜救難協會飛鷹大隊也十分悲痛,理事長陳明華質疑指揮中心第一時間誤判情勢,又拒絕民間救難資源介入,讓人遺憾。
“如果不是南橫道路中斷,需靠直升機接駁,我們一定馬上衝去搜救”,陳明華說,飛鷹在第一時間即向消防單位表態可提供義務搜索,可惜遭拒;前天他們接到機組員家屬請求援助,卻苦於道路中斷,未能成行。
從臺東嘉明湖到航測機失事現場,不過一天路程,卻因指揮中心資訊連連錯誤,延誤救援時機,不但累壞第一線救援弟兄,陳明華認為指揮中心應該負最大的責任。
[責任編輯:周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