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2011年擬投入423億元用於扶助和促進就業

2011年06月03日 22:05:04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首次以專欄的形式提出“改善民生行動計劃”,明確十大舉措。城鎮年均新增就業900萬人、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3%以上、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3600萬套(戶)……一個個具體數字,生動地詮釋著“改善民生行動計劃”,讓人備感溫暖。一項項民生舉措,勾畫出充滿希望的民生畫卷,讓億萬群眾真切看到黨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決心。

  促就業:

  調整中解決“兩難”

  423億元

  今年中央財政擬投入423億元用於扶助和促進就業。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一方面沿海地區用工難,一方面大學生就業難——當下就業形勢凸顯的兩難局面廣受代表委員關注。

  廣東省是就業大省,廣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歐真志代表認為,部分地區、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出現“招工難”現象,並沒有改變我國“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的格局。

  目前,一些地方出現的“招工難”現象遠沒達到“用工荒”的程度,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狀況總體保持平穩。局部的缺工現象反映了經濟總體回升向好,企業用工需求確實在增加,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成績。

  隨著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特別是東北振興、西部開發和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中西部對勞動力的吸引力在不斷增強,外出打工的農民工總量有所減少。同時,隨著國家惠農政策深入實施,農村對勞動力的吸引力不斷上升。此外,經過多年農村勞動力大規模的轉移就業,農村可轉移的勞動力也逐步減少,這些使勞動力市場結構發生深層次變化。

  “兩難問題進一步凸顯下階段經濟結構調整和人才培養的緊迫性。”歐真志認為,當前勞動者技能素質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不相適應的矛盾仍然突出,部分地區、部分企業用工需求與勞動力供給存在結構性失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中央財政擬投入423億元用於扶助和促進就業,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首位,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這一系列舉措將有力地促進兩難問題的解決。羅艾樺

  保住房:

  政府要勇擔責任

  3600萬套

  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3600萬套(戶)。

  ——摘自“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

  “安居才能樂業,保障房建設事關群眾切身利益,需要政府舍得花錢,勇擔責任。”江西贛州市市長王平代表說。

  “政府的首要責任是保基本,解決好中低收入及‘夾心層’家庭住房困難問題。一手狠抓保基本,建設以公租房為主的保障性住房,擴大保障覆蓋面;另一手抓房地產市場調控,兩手都要硬,才能達到穩房價、保供給的目的。”這在許多代表委員中形成共識。

  “許多地方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往往以財力不足為藉口,延緩保障房建設。但實際上,欠發達不應該成為保障房建設落後的藉口。”王平說。他同時提出,保障性住房建設需要的資金巨大,單單依靠政府投入確實遠遠不夠,這就更需要政府勇擔責任,勇於創新,用新思路、新辦法來解決問題。

  代表委員建議,適度的市場化運作是必要的,應探索將政府直接掌握的土地、交通運輸、供水供氣等資源進行整合,力求打造一個完善的融資平臺,再引進戰略合作夥伴進行資本運作,多渠道融通資金,推動保障房建設。

  制定並向社會公佈年度住房建設計劃,在新增建設用地計劃中,單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嚴格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政策,有效遏制投機投資性購房,建立健全考核問責機制……“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出,今年的房地產調控將在出實招、抓落實上下功夫,讓更多百姓住有所居。”王平說。卞民德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