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河北滄縣地下水變紅已10年 局長免職是速效丸?

2013年04月11日 10:4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最近,“紅豆局長,你媽叫你回家喝紅豆湯啦”這句話在網路上熱極一時。4月4日,央視《新聞1+1》播出的《地下水變紅,誰該臉紅?!》曝光了河北滄縣小朱莊地下水被污染事件。該地地下水被曝呈鐵紅色,近800隻雞飲後死亡,村民23年來只能飲用桶裝水生活。對此,當地環保局局長鄧連軍面對央視鏡頭說:“紅色的水不等於不達標的水,比如說咱放上一把紅小豆,煮出來的飯也可能是紅色的。”這一雷人答覆迅速成為網路關注的焦點,引來眾多網友“炮轟”,更有網友為其取名為“紅豆局長”。4月5日,鄧連軍被免職。有網友戲稱,當地村民應該用紅水煮一碗紅豆湯送別局長。

  新華網輿情分析中心專門為中國青年報提供的分析顯示:河北滄縣“紅豆局長”事件相關輿論自4月4日該節目播出起大規模爆發。僅4月7日一天,對該事件的報道就突破1500條。“排污”、“紅豆”、“達標”等成為討論的重點。

  據了解,在滄縣小朱莊5公里內有一家始建於1988年的化工廠,主要產品為染料中間體間氨基苯磺酸等,產生的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為COD和苯胺類。2003年,該化工廠搬遷至滄州臨港化工園區成立建新集團,小朱莊的化工廠更名為河北建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滄縣分公司,仍在生產。廠方稱:從2006年開始,建新化工廠產生的廢水運至滄州臨港化工園區總廠異地處理。2011年9月,化工廠停產。

  據小朱莊村民反映,上世紀90年代中期,村東淺井水開始變紅。後來,在村西打了一眼400米的深井,不再喝村東淺井水。村民朱永博說:“現在,深井水放置一段時間有紅色沉澱物出現。”於是很多村民只用井水洗澡、洗衣服,飲水、做飯買桶裝純凈水。

  村民還反映,自1996年以來,800人的小朱莊已經有24人死於癌症,現在還有6名癌症患者。在當地挖一個深30釐米的水坑,不到兩分鐘,整個水坑的水都變成深紅色。

  滄縣政府邀請國家環保部和清華大學的環保專家,對小朱莊村周邊9個地點的水質進行了取樣。檢測結果顯示,小朱莊村養雞場內的井水苯胺為每升7.33毫克,超出飲用水標準每升0.1毫克70多倍。建新排水溝壩南,苯胺為每升4.59毫克,超出排污標準每升兩毫克一倍多。

  村民曾拿著污染水樣找人檢測過,其中含有硝基苯、苯胺等化工用原材料的殘留;村民也向當地政府部門反映過水污染的問題,但得到的答案都是水質達標;企業負責人也宣稱環保部門每年檢查都是合格,並且持有滄州市環保局頒發的排污許可證。

  滄縣環保局副局長韓錦東說,環保部門每月對建新化工廠排水口水質檢測一次,檢測結果都顯示合格。但由於檢測頻率不夠,企業自身檢測手段不足,肯定存在超標排放現象。小朱莊的水污染是化工廠20多年污染長期積累的後果,造成土壤污染,遇到雨水沖刷下滲,導致淺層水污染變紅。

  清華大學環境係教授張曉健在參加對小朱莊水質檢測後說:“肯定是超標排放,這是個多年的老問題。”

  然而,即使如此,污染企業還能拿到環保部門頒發的排污許可證。面對長達25年的地下水污染事件,面對村民的不斷陳情,身為環保局長卻甩出一句“紅小豆煮出來的飯也是紅色的,紅色不等於不達標”。

  網友“二零一三日美卡”感慨道:“這種政府與企業的關係,才是產生腐敗的根源。李開復說過,人生最美好的事情用金錢買不來,化工廠的美好用金錢一定可以買來。可是老百姓沒那麼多錢去和化工廠PK。”

  輿情顯示,河北滄縣“紅豆局長”事件的話題焦點集中在“排污”、“紅豆”、“達標”,事件責任主體包括“環保局”、“局長”,引發輿論對“污染”、“環保”、“地下水”、“治理”等問題的討論。評論員張天蔚說:“這名官員丟官,不是因為說錯了話,而是因為站錯了隊伍,沒和人民站在一塊兒。”

  4月5日下午,河北滄縣縣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免去鄧連軍環保局黨組書記職務,建議免去其環保局局長職務,並提交縣人大常委會。

  許多網友對於“免職”這一處分並不買賬。中華論壇網友“地球遊民”認為,化工廠應該為環境污染負責,難道政府部門就不該為自己的失職瀆職負責嗎?新浪微博網友“獨立的橡樹”說:“作為重大責任的承擔人,下臺就行了嗎?何時能建立起有效的官員問責制度?”

  對鄧連軍的免職決定,究竟是出於對其任內治污不力的懲罰,還是為了平息“紅豆論”引發的輿情海嘯?如果是前者,那麼無疑需要作出進一步的說明;如果是後者,則顯然與公眾希望的背道而馳。有人質疑:滄縣官方這一“火線決定”是否“保護性免職”?有網友發出呼籲:不希望“免職”成為滄縣政府化解危機的速效丸。

  “對於這樣的官員:一要撤職,非免職;二要禁職,終身不得為官;三要其上級部門承擔領導責任,幹部部門承擔選拔責任,監管部門承擔監管責任。如此,才能杜絕一些官員經常出現的滿嘴胡說八道現象。”有評論認為,對此事的調查,應該包括對持續甚久的污染事件本身的調查、對環保部門的調查,還要包括對政府自身是否瀆職的調查。否則,對一個當事人的免職,未必不是另一種敷衍。(記者 桂傑 實習生 何星潔)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