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紅十字會社會監督委員會新聞發言人王永(左)接受記者採訪。當天的發佈會公佈了成都紅會募捐箱捐款發黴事件的調查情況等。新華社記者 何俊昌 攝
正遭遇信譽危機的紅會社會監督委員會,6月9日,討論了自身定位和轉變職能的問題。此前被不斷曝光成員與紅會有利益關聯後,這個承載著“獨立監督紅會工作”使命的機構,準備對自身改革。他們反思,認為成立之初就定位不清晰。
記者調查發現,社會監督委員會成立之初,便被賦予多重角色。過去半年中,委員們也承擔多種工作。部分委員在進行監督,同時承載與媒體溝通職能;部分委員承擔紅會諮詢顧問角色,還有部分委員在為紅會的改革做課題研究。
“社監委和一般的諮詢委員會的區別是什麼?”6月9日,中國紅十字會社會監督委員會(以下簡稱紅監會),14名委員開了年中會議,一個重要議題是“定位”問題。
按紅監會此前計劃,今天,他們將就此召開媒體見面會。
這個被認為承擔監督紅會功能的“第三方獨立機構”,正處於信任危機風暴。
過去一個月內,全體16名成員中,9人已被一一“起底”,網友認為他們與紅會有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難行獨立監督之責。
多名委員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紅監會內部也一直在討論和反思。
“不是委員之錯,不是公眾之錯。”對於紅監會今日之局面,多名受訪委員認為,在成立紅監會之初,就定位不清晰。
用改革跑贏危機?
紅會遭遇郭美美事件後,想借助專家促進改革,另一方面,國務院要求社會監督,紅監會在此背景下誕生
紅監會成立於半年前。2012年的12月7日,16名委員由紅會邀請上崗。
那之前,紅會正經歷著自己的信譽“低谷”,尤其是此前郭美美事件的余波。
6月11日,委員之一的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楊團回憶,2011年10月,她組織了一個紅會改革的研討會,剛到紅會任職不久的常務副會長趙白鴿也參加了。
會上,專家們強烈批評紅會,“從早上9點一直到下午6點”。會後,趙白鴿邀請楊團等專家做紅會改革的課題。
楊團說,趙白鴿在對紅會調研後,發現了很多問題和疏漏,迫不及待要啟動改革,甚至希望“改革跑贏危機”。趙白鴿希望更多體制外的專家參與到紅會改革中。
而紅監會成立的直接背景,則是國務院的要求。
2012年7月10日,國務院《關於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提出,“紅十字會要建立社會監督委員會,對捐贈款物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紅總會內部一名工作人員分析,國務院的要求,應與“郭美美事件”引發紅會信任危機有關。
楊團從2011年11月開始做紅會改革的課題。她的方案中曾提出,設立監事會進行內部監督,同時招募志願者進行社會監督。
據介紹,監事會需要紅會的會員代表大會或理事會授權,而會員代表大會要到2014年10月舉行,理事會也要等到明年,“這在時間上等不及”。社會監督委員會,目前是由理事會下設的執委會授權。
今年6月13日,紅監會委員、北京大學陸正飛教授說,紅監會的問題是權源不清,紅監會的監督權是執委會授予的,“這就是比較尷尬的,執委會邀請我們去監督執委會”。
2012年12月7日,紅監會的成立儀式上,趙白鴿介紹,紅監會與紅會,是監督和被監督的關係,紅監會是獨立的機構,“職責是要對整個紅十字會的發展戰略,人財物的管理、項目的管理,特別是民意的收集和表達,這四大功能。”
這個定位,超出了國務院對社會監督委員要“對捐贈款物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的要求。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