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李克強總理統籌施策持續發力 釋放多重利好

2013年07月31日 23:0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李克強總理統籌施策持續發力

釋放調結構、惠民生與開放市場多重利好

  當前經濟運作正處於合理區間,李克強總理在施政上呈現出新的特點:既注意“不刺激”,也求“有作為”;既要扭住長期“轉型升級”不放,也要兼顧經濟即期增長,充分體現了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李克強總理統籌施策,精準發球,持續發力,下半年的增長動力已經開始逐步釋放,年度主要目標完成已經可以預期。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上半年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中央高層取得共識後,黨政合轍,上下同心,各項工作分頭推進落實。中國經濟社會動員管理體制運作高效,令人艷羨。儘管前路還會有風險,但沒有人懷疑中國政府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擴大有效需求,推進轉型升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決心和能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應在料算之中。

  會後第二天,7月31日,李克強總理立即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部署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李克強總理進一步推動轉換政府職能,釋放改革紅利,無疑將有效拉動內需,提升公共服務品質,讓廣大市民生活更加便捷、安全,生產條件和生活質素得到提升。

  讓社會力量唱主角,促進服務業發展,使群眾得實惠

  創新方式,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是改善民生、深化社會領域改革和加快服務業發展、引導有效需求的重大舉措。在現代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是政府的一項基本職能,而購買服務則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新型方式。對這一方式中國政府先前已有認知。但此前,公共服務幾乎都由政府直接或通過設立事業單位的方式來提供。李克強上任伊始即力推機構改革、轉換政府職能,推進政事分開,政社分開,放開市場準入。凡是社會能辦好的,盡可能交給社會力量承擔,以形成改善公共服務的合力。他要求加快解決一些領域公共服務產品短缺、品質和效率不高等問題,使群眾得到更多便利和實惠。李克強歷來主張,將政府不該管或管不好的事務放給社會和市場來承擔,政府集中力量做好本分,政府要歸位和補位,不缺位,不越位。政府要轉換角色,不能既當裁判,又“踢球”。要將適合市場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務事項,交由具備條件、信譽良好的社會組織、機構和企業承擔。特別是滿足文化需求等高端服務,政府和事業單位無法包辦,必需面向市場尋求解決之道。

  俗話說,一法生,一弊生。有人不免擔心在購買服務時,能否規範操作?購買的服務品質如何?是否物有所值、為公眾所切實需要?如何避免由此滋生腐敗?

  有鋻於此,李克強要求,要準確把握公眾需求確定購買服務的種類、性質和內容,並試點推廣。政府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程式,競爭擇優,確定承包主體,並嚴禁轉包。強化購買服務資金管理,把有限資金用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錢要用到刀刃上。 建立嚴格的監督評價機制,對購買服務項目進行動態調整,對承接主體實行優勝劣汰,使民眾享受到豐富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

  李克強總理久歷州縣地方,深知歷史積弊,他預先樹立了“高壓線”,堵塞了尋租空間。他不允許政府的善政在實際中“荒腔走板”。

  筆者認為,此舉除了有利於拉動內需,培育催生相應的服務產業外,也有利於政府創新社會管理方式,培育社會力量,構建公共服務的新格局。這是政府施政的一種新趨向。回觀李克強總理新近的改革舉措,其追求有多重指向:他做的往往是一舉兩得、一舉多得的事情。循此思路,各級政府可為之事、可為之處所在多是。只要真正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不難找到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的長策。

  放開市場準入,補城市建設短板,釋放有效需求

  李克強總理要求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這抓住了目前城市建設的短板。近年來,城市人口快速增長、規模擴大,但吸納承載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一些地方只顧地上光鮮亮麗,不願在地下“看不見的戰線”上下本錢。稍有異象,就會出現水淹七軍、垃圾圍城、缺電、缺水、斷氣、斷訊等現象,居民生活苦不堪言。李克強總理此次將重點放在地下管網和污水、生活垃圾的處理及再生利用上,放在建設大容量公交系統上,放在生態環境建設涵育上。既可拉動投資和消費,又能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升城市為生產、生活服務的功能,提高新型城鎮化品質,既有利經濟發展,也有利於民生改善。

  李克強提出,要按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等原則,在保障政府投入,加強非經營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同等對待各類投資主體,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經營項目建設與運營,促進改善城市基礎設施薄弱環節。

  城市建設:嚴禁三種“工程”,確保為民惠民

  李克強要求,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抓緊在建項目施工,加快新項目開工。堅持品質第一,嚴禁搞“形象工程 ”、“政績工程”和滋生腐敗的“豆腐渣工程”,真正做到建設為民,建設惠民,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當前經濟運作正處於合理區間,李克強需在速度品質、長期短期、宏觀微觀、經濟社會等多個維度上求得平衡。調和鼎鼐、複雜運算是他的本行。在施政上,目前已呈現出新的特點:既注意“不刺激”,也求“有作為”;既要扭住長期“轉型升級”不放,也要兼顧經濟即期增長。細心的觀察者不難發現,政府在選擇合適的路段輕踩“油門”,下半年的增長動力已經開始釋放,可以預期中國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能夠順利實現。(戈力/文)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何建峰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7/31/c_125097557.htm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何建峰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