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代表委員熱議“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

2021-03-08 13:46: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簡稱規劃綱要草案)近日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規劃綱要草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重大任務進行實化量化,對2035年遠景目標作出科學規劃,對於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奮力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

  全國人大代表李家俊

  努力培養更多“科研破壁人”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其中包括,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強國行動綱要,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李家俊表示,“當務之急是,要發揮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發揮好重點高校院所國家隊作用,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

  李家俊代表說,“十三五”期間,一項項重大工程不斷刷新著中國製造的高度和水準。“可以說,‘十三五’是我國先進製造業快速發展的時期,但也應該看到,好項目、新產業的蓬勃發展,迫切需要創新型人才的支撐。而創新型人才從哪來?重點高校院所尤其是一流大學要積極發揮作用,做好培養大量原始創新人才的工作”。

  “立足當前,放眼‘十四五’,一流大學要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目標,全面加強基礎研究,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改革科研管理和評價機制,佈局重要科研方向、重大科研平臺和重點創新團隊,努力培育具有原始創新能力的創新人才。”李家俊代表介紹說,“比如,為了攻關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天津大學正在培養更多的‘科研破壁人’。”當前天津大學正以“新工科”建設為契機,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同與共用為主要途徑,致力培養多元化、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賀浪莎)

  全國人大代表邵志清

  擴大內需建設強大國內市場

  “我十分關注規劃綱要草案關於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容。”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中央委員邵志清對記者說,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準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需要調整原來對傳統‘三駕馬車’的依賴。從外部環境來說,過去幾年,我們經受了貿易摩擦、疫情衝擊等影響,國際大環境的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從國內看,我國有14億人口,每人平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具有巨大增長空間。因此,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建設強大國內市場。”邵志清代表說。

  邵志清代表認為,區域協調發展是建設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建設強大國內市場的過程中,要各有側重拉動城鄉消費。在農村的主要任務是‘開源’,可以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擴大消費市場、合理佈局電商等方式進行;對城市來說,更重要的是提升消費環境、鼓勵新型消費。”邵志清代表說。

  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的同時,還要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邵志清代表認為:“近幾年,有的國家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但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迴圈,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迴圈。”(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 哲)

  全國政協委員張佔斌

  讓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表示,“實現這一目標,當前要進一步完善產權制度,深化要素市場配套改革,並對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行探索”。

  張佔斌委員表示,讓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發揮好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需要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推進市場有序充分競爭。下一步,我們要認真貫徹“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要求,健全產融結合的監管框架,積極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不斷推進市場有序競爭。

  首先要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積極作用。“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是需要著力完善土地、勞動力、資本等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體制機制,同時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張佔斌委員表示。其次要加強營商環境立法與產權保護。系統梳理、修訂違反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的法律法規,實現競爭主體在法律上平等、政策上一致的公平待遇。

  同時,要堅定實施反壟斷。“伴隨技術進步,必要時應修訂反壟斷法,適時出臺相關的監管條例與措施,推動構建更高水準的市場經濟體制。”張佔斌委員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梁 睿)

  全國政協委員徐曉蘭

  “兩業融合”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徐曉蘭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中國將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更好參與國際經濟合作,這有助於讓中國市場更好地成為世界市場。加速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勢在必行。”

  徐曉蘭委員表示,我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兩業融合”,即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途徑,而數字化發展是實現上述目標的重要推動力。

  徐曉蘭委員指出,“兩業融合”機制目前尚不完善,先進製造業對數字要素的投入相對不足,特別是工業大數據在製造業服務化過程中的應用程度不高;而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準相對滯後,難以匹配先進製造業的需求,不利於有力支撐其發展。

  徐曉蘭委員認為,應積極推動數字化發展,激發“兩業融合”內生動力,以產業鏈為樞紐,利用工業大數據技術推動製造業企業向價值鏈兩端延伸,加快對製造業數字化改造升級。

  徐曉蘭委員建議,強化數字引領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一是要引導企業關注“兩業融合”關鍵環節與技術短板;二是支援優勢產業上下游製造業、服務業企業開放數據,加強合作,共建安全可信的工業數據空間;三是推動搭建第三方數據服務平臺,對利用工業大數據賦能“兩業融合”的企業給予數據資源支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 苑)

  全國人大代表林文耀

  一體化推進數字化發展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林文耀表示,“規劃綱要草案專門用一個完整的篇章論述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深刻彰顯了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平潭在推動數字產業發展、數字政府建設等方面不斷努力探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林文耀代表表示。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我們近年來堅持把數字經濟作為產業發展破題的主要著力點,壯大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據林文耀代表介紹,2019年以來,已有1161家電子資訊產業企業落地平潭。

  去年,平潭推出5G基站“快車道”建設模式,推動全年5G基站建成數量達計劃數3倍。而且,平潭在福建省首創“鏈融通”區塊鏈平臺,實現了企業獎補、納稅數據“上鏈存證”,有效解決了資訊孤島、第三方機構數據存證難等問題。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我們接下來應一體化推進,為平潭‘一島兩窗三區’建設賦能提速。”林文耀代表表示,可以用數字化推動旅遊島嶼建設。包括加強景區“數字底座”改造,推動景區管理實現“物聯、數聯、智聯”;加快完善現有智慧旅遊體系等。

  “此外,還要推動特色數字應用做大做強。”林文耀代表說,比如要完善現有區塊鏈平臺功能;開發無人駕駛商業示範應用,吸引人工智慧、智慧交通領域企業到平潭集聚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賀浪莎)

  全國人大代表劉文新

  鼓勵青年成為鄉村振興主力軍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陽文新茶葉公司董事長劉文新建議,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國家應出臺政策,引導鼓勵大學畢業生、外出創業人士等青年力量返鄉回鄉發展。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農村青年不斷向城鎮遷移。“以河南信陽為例,全市在外務工人員達240余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還多。”劉文新代表認為,只有更多勇擔當、有作為的青年返鄉回鄉發展,才能更好地實現農民富、農村美、農業強的鄉村振興目標。

  那麼,該如何更好地吸引青年返鄉回鄉發展?劉文新代表認為,要營造有助青年發展的良好環境。樹立鄉村振興的人才導向,要把返鄉回鄉青年人才和“引進人才”同等對待,享受優惠政策中的有關待遇,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的難題。還要建立青年發展的激勵機制,激發青年面向“三農”創業、創新、創富的活力。

  劉文新代表表示,一方面要支援、吸引農村大學畢業生回鄉創業,另一方面,應探索把培養青年農民納入國家實用人才培養計劃,引導鼓勵外出創業成功青年返鄉帶頭組建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起點發展現代農業、鄉村休閒旅遊養老產業等。(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瑾)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