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軍的從容自信從何而來?大陸一位資深臺灣問題專家解讀,這其中有張志軍在外交領導崗位上的歷練,也有他的個人風格魅力;而更重要的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踐結出的碩果、中央領導集體對發展兩岸關係的堅定意志,支撐著他的從容自信。
當張志軍發表完講話,開幕式結束時,會場出現了有趣的一幕。張志軍信步走進記者聚集的會場後區接受兩岸記者聯訪,立刻被幾十位記者“包圍”及攝像器材的“長槍短炮”瞄準,張志軍首先對兩岸記者們熱情表示“希望以後我們不僅能成為工作上的夥伴,也能成為好朋友。”但一位來自臺灣的“好朋友”,卻馬上的拋出了一道難題: “會不會去臺灣?”。
此前臺灣當局大陸事務負責人發表講話,一方面表示歡迎張志軍去臺灣訪問,另一方面設置了個障礙:見面時要以雙方的官職相稱,否則“相見不如不見”。
張志軍的嘴角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微笑,從容答到: 我看到報道說臺灣有關方面給我去臺灣設置了一些條件,“我覺得這個完全沒有必要嘛”。我還看到一句話說“相見不如不見”,我要說的是“有情何似無情”(引自北宋詩人司馬光的《西江月》)。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有這樣的情、這樣的心,什麼名義問題、身份問題、方式問題都好解決。張志軍說,“我希望能有機會去臺灣,我們也歡迎臺灣有關方面的負責人能夠到大陸來看看。我願意與臺灣有關方面負責人見個面,喝喝茶,聊聊天。”
對此,臺灣資深兩岸問題專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嶽當天在臺北表示,張志軍主任願意面對記者、不回避熱點話題,自信可見一斑。
最後,張志軍用外交官的瀟灑和風度向眾記者們表示了感謝和歉意後,從容走出會場。留下的,是記者們對他“開放”、“平易近人”的稱讚聲。(台灣網記者 蕪同)
新任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主動走到記者中間接受兩岸記者的採訪(台灣網記者 蕪同 攝)
[ 責任編輯:吳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