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係燕趙——兩岸文化聯誼行的全體嘉賓在祭拜中華民族三祖後合影(台灣網 蕪同 攝)
台灣網7月15日承德消息
翠屏群彥聚 情係敘文蹤 趙橋敞肩砌 僧院響禪鐘
良將武備育 蕩寇氣旌忠 璀璨風煙事 憶史謁帝冢
草原揚篝火 夕照彩霞紅 似續蘭亭會 墨香詩韻濃
早發三祖殿 共祭符壇宗 峻嶺韆鞦壯 長城萬里重
以上的詩,是參加“情係燕趙——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的臺灣嘉賓陳志聲先生記敘詩《情係燕趙記遊》的節選。它真實記錄了參加“情係燕趙”活動的臺灣文化界人士們的行程與感受。
“情係燕趙——兩岸文化聯誼行”從7月8日開幕以來,海峽兩岸的文化界人士先後參加了“兩岸表演藝術傳承與發展論壇”,走過了趙州橋,憑吊了百年前創辦的保定軍校,觀看了清西陵,感受了草原文化,舉辦了“兩岸嘉賓書畫筆會”,並在涿鹿敬拜中華民族三祖,行程緊湊又精彩紛呈。臺灣文化界嘉賓通過參觀河北省文博機構和歷史古跡,考察河北省當代文化發展成果,領略了燕趙文化的深厚底蘊,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參觀訪問的途中,兩岸文化界嘉賓們分成五輛旅遊大巴,每輛大巴車像是一個流動的大家庭,車上的嘉賓不分兩岸,親如一家,一路上相互關心照顧,充滿了歡聲笑語。
在接下來最後兩天行程中,兩岸嘉賓還將參觀承德普寧寺、小布達拉宮、避暑山莊,觀看大型實景演出《鼎盛王朝》,舉辦兩岸文化界嘉賓交流座談會,以及舉辦閉幕式和兩岸文化界嘉賓大聯歡。
對各位臺灣嘉賓來講,最關心的莫過於籌備兩岸文化界嘉賓大聯歡。這場大聯歡,是每屆“情係”活動的重場戲,一般安排在活動的最後一天閉幕式上,方式是由兩岸文化界嘉賓以參觀旅行中的大巴車為單位,各顯其能,或發揮自已特長,或反串角色拿出看家本領,充分奉獻出自己的聰明才藝。每年的大聯歡節目都屢有創新,笑料百齣,驚奇不斷,精彩絕倫,因此被稱為一年一度的兩岸文化界民間“春晚”。2010年“情係八桂”的《劉三姐曆險記》,2012年“情係齊魯”的“新編孟母三遷”、穿越劇《當GAGA女神遇到孔聖人》,都堪稱是不可多得的佳品。臺灣文化界嘉賓們表示,參加排練演出的經歷就像回到了中學生的快樂時代,通過演出,讓我們更加融合。
今年的兩岸文化界人士“春晚”,將於7月16日晚在承德上演,仍以各車為演出單位。據記者了解,各演出單位多以“情係燕趙”所經過之地的歷史、文化等為背景,結合本車的見聞和趣事,重新編排故事加以呈獻。由於各車均有幾位全臺灣地區乃至世界知名的專業名角,競爭之激烈,非常人能想像。另據記者了解,各演出單位(車)在厲兵秣馬加緊排練的同時,對劇情嚴格保密,嚴防出現劇透,以致記者屢次欲探班而不得其入。
記者所在的第五車,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春晚”,意在一鳴驚人。但策劃的劇目說出來能嚇人一跳:“荊珂刺秦王”!說來也算是重大歷史題材。但大致確定劇本方向後,突然發現一個問題:第五車應算是人才濟濟,論編劇,有熱門的電影《塞德克·巴萊》的原作者鄧相揚,論音樂有兩位音樂家創作過多幕音樂劇,此外還有以高雄交響樂團團長為首的多位劇團、樂團的團長、藝術總監,光是可以指揮交響樂團的指揮家就有三位;但分配角色時發現,唯獨缺少小品類演出的人才,雖屬藝術人才密集型團體,但明顯“偏科”。目前劇本的爭論和角色分配中的討價還價還在繼續中。至於這群臺灣音樂人最後怎麼在承德避暑山莊把秦王“刺了”……記者堅決不說!——保密。(台灣網記者 蕪同)
資料圖:2010年情係八桂聯歡會上節目《尋找劉三姐》(台灣網 蕪同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