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月,馬英九承諾全力掃除經濟路障。一年過去了,臺灣經濟不只墜入空前“悶”境,而且內外交迫,找不到出口。圖為臺北港建設情形。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台灣網7月22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全球經濟巨輪往前轉動,臺灣眼前卻有險阻。對內,成長動能熄火,產業升級遲緩;對外,參與區域整合小有突破,但內部開放之爭未休。
馬英九去年六月說,他會把握關鍵兩年掃除經濟發展的路障。然而,一年過去了,臺灣經濟不只墜入空前“悶”境,而且內外交迫,找不到出口。
局限狹長島嶼 走不出去
這一年來,對內,臺灣景氣燈號創史上最長、代表景氣未步出谷底的連九顆黃藍燈、今年經濟成長率面臨保三危機;對外,中韓FTA如火如荼形成,臺灣不僅連邊都沒有沾上,就連已經簽署ECFA服務貿易協議,島內對於部分產業是否要開放陸資,在“立法院”吵翻天,可能進而推遲ECFA服貿協議及臺星經濟夥伴協議(ASTEP)簽署。臺灣經濟被局限在狹長島嶼,走不出去。
產業焦慮蔓延
產業界急迫焦慮感則在蔓延。上月底臺灣區機器公會召開常務理監事會,炮聲隆隆;業者一致指責當局財經、匯率政策偏離產業太遠,原本今年可望躍居兆元產業的工具機業,今年才剛過一半,理事長徐秀滄從上半年接單狀況,就坦言今年要達陣已無望。
臺灣工具機市場 被韓吃掉
工具機是臺灣產業中的模範生,前年才被“經濟部”預期將進入產業黃金十年,而今卻面臨日、韓夾擊。一位工具機業者說,新台幣匯價貶幅不如日圓,今年以來日本工具機業者搶單搶得兇,“當日本與臺灣工具機報價相當,你覺得買家難道不會對日貨動心?”另方面,韓國工具機又挾著FTA零關稅的優勢與臺廠競爭,“市場被韓國替代掉”。
去年韓國工具機出口到印度成長22%、出口到越南成長139%、出口到印度尼西亞成長107%;相較之下,臺灣工具機對印度和越南出口卻分別衰退18%、20%,對印度尼西亞僅成長19%。今年前五月臺灣工具機外銷較去年同期減少18.3%。
對於當局應對經濟變局的速度緩慢,工具機大廠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忍不住大罵:“不見棺材不掉淚”。
有迫切危機的,還有石化業。島內最大的民營企業台塑集團,去年獲利創雲林六輕啟用以來的新低,台塑董事長李志村首度在股東會上向股東致歉。李志村說,臺灣對外談判貿易自由化的速度太慢,“若連兩岸ECFA的優勢都被其他國家的FTA抵銷,臺灣產業會被徹底邊緣化”。
美國商會示警 三個危機
“臺灣經濟何去何從?”今年美國商會白皮書總論開宗明義指出,臺灣經濟面臨的危機,是當局效能不彰、投資吸引力下降與逐漸陷入經濟孤立的困境。
工總理事長許勝雄指出,過去一年臺灣出口不振、當局效能不彰與島內投資成長陷瓶頸的三個經濟發展危機,不但未明顯改善,甚至有惡化的跡象。
日本有三箭 臺三碟小菜
工總秘書長蔡練生的批評更尖銳,“日本拚經濟有安倍三箭,但臺灣拚經濟,卻只拿出補助民眾買瓦斯爐等不痛不癢的三碟小菜”。
民進黨倚重的財經幕僚、財政部前部長林全指出,安倍三箭對振興經濟的效果尚待檢驗,臺灣不必照抄,但他批評臺灣經濟停滯不前,關鍵在執政者沒有鬥志。他說,臺灣經濟過度重視出口,“就像一個人只有手臂很強壯,但其他地方卻很虛弱”,他批評當局長期忽略推動能促進臺灣就業的產業政策,一旦外銷失利,內需又長期低迷,臺灣經濟豈能不悶?
證所稅修法 股市白蹉跎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駱錦明說,去年在外界一片反對聲中,當局硬要推出不符公平正義的證所稅方案,結果不到一年又大轉彎修法,“但過去一年股市蒸發的市值、當局少收的證交稅,豈不白白浪費?”
“經濟部長”張家祝坦言當局效能有待提升,“最近處理一個投資案,上百億元的規模,卻因為土地問題,近二年都沒獲得解決,同一時間,大陸各省都極力爭取這家業者登陸,這我怎麼能接受?”
拚經濟頭一年已然空轉,臺灣經濟要突圍,取決於領導人要有大戰略與決心。美國商會今年白皮書直言,未來一年對馬英九歷史定位將有決定性影響,“因為能奠定政績的時間逐漸縮短”;若當局沒拿出政治意志克服經濟危機,2016年卸任的馬英九“跛鴨”效應將提早出現。(台灣網 王文英)
經濟快轉話重點。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 責任編輯:王文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