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鄧錫侯之子鄧宇民。(台灣網 宣玲玲 攝)
抗日名將鄧錫侯之子鄧宇民:農民議川軍“死得好慘啊!好年輕啊!”
鄧錫侯之子鄧宇民操著一口濃重的四川方言,似在吆喝般回憶說,川軍當時都是無條件、沒動員的積極抗戰,當時川軍沒有補助、獎金甚至是表揚。打仗時川軍的條件是最差的,最好的裝備就是2個手榴彈。我曾親自到過山西跟河北交界一個叫“娘子關”的地方,問起當地農民關於川軍的事,農民說他們的爺爺當時就是負責抬擔架的,那些戰士“死得好慘啊!好年輕啊!”說到這一句,鄧宇民的音拖得老長。他說,紀念川軍是應該的,作為後輩懷念他們也是應該的,川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是我們的親人!
李家鈺之子李克林。(台灣網 宣玲玲 攝)
李家鈺之子李克林回憶起關於父親的事忍不住眼含淚光。1944年,父親李家鈺在河南陜縣旗桿嶺受到日軍埋伏襲擊犧牲,在2014年李家鈺犧牲70週年之際,他們回陜縣祭掃父親,很多當地老百姓都還清楚記得當年關於李家鈺犧牲的一首民謠,“三三四二一(部隊編號),日落大偏西,西山戰火起,川軍血染衣”。可見當地老百姓對李家鈺的記憶深刻。當時父親帶領的第四十七軍的軍紀非常嚴明,專門提出了“三不”政策即“不拿老百姓一粒米”、“不拿老百姓一根草”和“絕不投降”。因為當年李家鈺所率領的軍隊軍紀非常好,可以說軍隊所至,秋毫無犯。
[ 責任編輯:宣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