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31日的美國國務院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當有記者追問,如果發生軍事衝突,美國是否會出兵保護日本,國務院臨時代理髮言人馬克·托納表示,不回答假設性問題。儘管托納重申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一貫立場,但他的表態在往回縮。顯然,美國開始明顯表露出不願意為日本冒進埋單的跡象。
美國一鬆動,本來搖搖欲墜的日本野田內閣更加時日不多了。畢竟,日本民主黨黨內呼籲野田下臺的聲音也在變多。看來,或許美國政府看透了日本在釣魚島上的一些政治鬧劇,不想在釣魚島問題上被日本綁架肯定是大勢所趨。
2010年4月時任日本首相的鳩山由紀夫因在一次全國知事會議表態“釣魚島主權的歸屬問題還要和中國商量”,引來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圍攻,最終早早下臺。至此日本政壇立下“家規”:任何人不得承認釣魚島存在爭議。2012年4月石原在華盛頓拋出“購島”說,9月野田政府實施釣魚島“國有化”,現在的結果是石原辭職、重新組黨,野田相位不保。事實證明,釣魚島沒有給那些始作恿者帶來任何好處。美國覺察到要遠離這個燙手山芋是好事。
倒是中國從實質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開始了釣魚島海域的常態巡邏,且國際輿論也越來越承認釣魚島的爭議化。無怪乎日本內閣大臣前原誠司表示,禍是石原惹出來的。言外之意,日本政壇不應多與惹了禍的石原聯合。
中國目前要做的是,繼續保持對日壓力,爭取國際輿論的支援,從宣傳和輿論上對日繼續採取攻勢,也要對美進行觀點與立場的傳播。美國是日本“大車”的司機,司機一踩剎車,車就會停。無論是中國媒體、學者,還是中國官方,必須抓住美國心態有所鬆動的時機,利用各種渠道把中國立場與捍衛主權的決心盡可能地廣泛傳播。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