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8月7日《財富》週刊,原文作者是Bill Powell,中國經濟網現編譯如下,僅供參考。
這裡是京滬高鐵位於上海和蘇州段的一處建設工地,到了吃午飯的時間席同利(音譯)和他的工友們都走到了附近幾棵大樹的旁邊,有的人靠著樹打起了盹,有的人則在樹陰下乘涼。今天的氣溫高達華氏95度——中國南方一個典型酷熱難耐的中午。
席同利只是中國千萬鐵路建設勞動大軍中的一員——根據中國鐵道部的統計,僅僅在京滬高速鐵路線上就有11萬名勞工。這條今年初動工的鐵路有可能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宏大的一項工程:這是一條縱貫中國南北的高速鐵路線,是速度最快,距離最遠,技術含量最高的一條鐵路——即使在全球範圍內看也是如此。
對於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修建高速鐵路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根據規劃,到2020年中國將新增鐵路里程16000英里,其中大部分都是高速鐵路。建設這些鐵路僅僅水泥路枕一項就需要消耗1.17億噸混凝土。京滬高速鐵路需要的鋼鐵量足以修建120座“鳥巢”。設計最高運作時速高達220英里。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鐵路旅客總數高達14億人次,預計未來10年內這個數字還將會翻一倍。
今年中國將投資500億美元修建高速鐵路,與2008年相比增長了一倍。到京滬高速鐵路完工時,中國用在高速鐵路建設方面的總資金可能高達3000億美元。這將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宏大的工程,可以被看作中國經濟崛起和實現現代化的象徵。
事實上,京滬高速鐵路對中國所具有的意義遠不止這些。在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性經濟衰退的背景下,京滬高鐵可能成為推動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發動機。
去年11月,在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的時候中國政府適時地推出了一個總金額高達4萬億元人民幣(合585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幾乎佔200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3%。這個經濟刺激計劃的核心就是大規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以此拉動投資和需求(本文來自《財富》週刊,編譯時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