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中央日報》9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蘊含時代變化的起名文化
中國人的名字原封不動地蘊含了中國建國60年的時代變化。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的1949年,“建國”和“國慶”等名字尤其多。在該年9月出生的泉州人曾建國(60歲)就是其中一人。曾建國的父親按照中國的傳統請曾建國的祖父起名,遠在菲律賓的曾建國的祖父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說道“要紀念偉大的歷史瞬間”,並給孫子起名“建國”。據中國公安部調查,全中國名叫“建國”的人有95萬多名,名叫“國慶”的人達40多萬名,其中許多人是10月1日出生的。50年代以後參加朝鮮戰爭、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建設等大事件對起名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強調愛國心的“衛國”、“衛民”等名字,充滿建設新國家熱情的“立功”的名字大為流行。在文化大革命狂風肆虐的60年代,有許多包含“紅”、“東”、“衛”、“兵”等字的名字。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席捲全社會的80年代初期,流行號召感性的名字。與意義相比,父母更喜歡好發音、聽起來順耳的名字。如果名字中有“勇”、“偉”、“娜”、“麗”等字的話,很可能就是80年代初出生的。在90年代,名字更是千姿百態,名字中多有“雨”、“晨”、“宇”、“飛”等字登場。
在2000年以後的名字中發現了特異的現象。因為父母大多是改革開放以後的子女家庭出身,大多希望給子女起與眾不同、充滿個性的名字。最近過分強調個性,擁有四五字的名字開始登場。(作者申庚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