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   正文

中央政治局會議點題京津冀 未來6年需投42萬億

2015年05月04日 08:20:00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彭大偉)千呼萬喚始出來,備受矚目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30日終於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審議通過。

  會議再次強調,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專家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得到了高層極大重視,有望以此次規劃綱出臺為契機,全力開啟這一區域在經濟、民生和環境三方面的新局面。

  一體化破題:高層不遺餘力推動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高國力向中新社記者介紹,國務院此前已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並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任組長,該小組辦公室設在發改委。

  “從機構設置上就非常重視,體現了京津冀地區的特殊地位。”高國力分析,之所以選擇京津冀作為破題重點,首先因為首都北京已遭遇霧霾、垃圾圍城、擁堵等一系列突出問題,“某種程度上已影響到了國際形象”。

  更重要的是,與長三角、成渝地區等相比,京津冀在十分有限的空間範圍內佈局了兩大直轄市,一體化協同發展面臨的挑戰最大,“選擇這裡率先進行探索對其他地區具有非常強的示範和推動作用”。

  經濟:開啟全新增長極

  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點題”:戰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

  高國力認為,協同發展長期來看是要解決這一區域產業合理佈局和資源有效配置問題,為本地區和全國開創全新增長極。

  京津冀雖毗鄰,但經濟發展不均衡現象突出。近年來,河北經濟增速下滑,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僅增6.5%,低於全國增速;同時,產能過剩問題突出,河北省長日前還專門赴京“推銷鋼鐵”。

  高國力分析,接下來,隨著規劃綱要的逐步落實,北京一般性、傳統性產業將加快外遷;河北的鋼鐵等高耗能、高耗水、低科技含量產業將加快整合淘汰;而天津將進一步發揮港口優勢,依託國際市場發展“大進大出”產業。

  “一體化之後,天津自貿區平臺對北京和河北也具有非常重要意義。”高國力表示,單純從經濟增長的角度,規劃綱要頒布後無疑對三地將是“重大利好”,“對三地下一步招商引資、引進來和走出去等都會發揮有益的促進作用”。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認為,隨著“一帶一路”、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先後完成頂層設計,或將掀起新一輪基建投資熱潮。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地方層面或重新迎來“萬物生長”的季節。

  民生:三地服務均等化

  打破京津冀之間公共服務存在的鴻溝,是30日會議的一大亮點。會議強調了“統籌社會事業發展”、“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和“加快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

  “促進三地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應該是今後一項重要任務。”高國力分析,一方面三地需要通過統一人才資質標準、專業資格認證等,來提高人才流動和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更需要逐步接軌和接續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

  “不能出現人來到另一個城市,卻發現社保或者醫保中斷了、轉不過去的現象。”他認為,最終應實現人才和資本等各類要素可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自由遷徙。

  “當然,三省市社會保障等標準的趨同也需要一定時間。”他提醒,三地在財力和人口等方面存在差異,如河北便需要中央給予一定支援。

  環境:治污形成聚合力

  隨著經濟民生逐步一體化,如何讓京津冀天更藍、水更綠?“生態環境保護”被會議列入需要率先取得突破的三大重點領域之一。

  “生態是三省市共同的追求,因為三省市都面臨以霧霾、水體污染等為代表的一系列環境問題。”高國力指出,下一步還將有更具體的舉措和資金投入來推動環境問題的解決。

  他認為,為形成強大的治污合力,必須採取更加鐵腕的手段,“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具體而言,高國力建議,今後在環境執法和污染治理等過程中需徹底打破三省市的條塊分割,實現執法資訊、技術和人員等充分共用與合作。“環境污染可從來不分行政區。所以,決不能畫地為牢,必須通力合作才能真正解決環境生態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完)

  (2015-04-30 21:24:01)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參考消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