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從反服貿學運看兩岸文化協議

2014年12月10日 09:28: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從反服貿學運看兩岸文化協議

  我以為兩岸長期對立關係並不是兩岸成為異己關係的關鍵因素,臺灣其實是在認同上出了問題,當人們逐漸不再接受中國認同了,兩岸也就漸漸成了異己關係。認同問題才是兩岸關係深水區的核心問題。這些年來兩岸在民族的、文化的認同上,正在快速地斷裂之中,而且越是年輕人,斷裂的速度與程度就越快、越徹底。坦白說,這現象確實是嚴峻的。這現象的成因和兩岸的長期隔絕有關,也和臺灣政治宣傳對大陸的長期妖魔化和前些時期鋪天蓋地的去中國化有關。臺灣所存在的認同斷裂的現象,才是兩岸所謂深水區的核心,而文化認同的問題當然也只能通過文化的手段來解決,這也就證實了兩岸文化協議的重要性。

  解決文化認同問題的基本原則是什麼呢?交流與互惠可以解決文化認同斷裂的問題嗎?我以為如果真的想要解決認同問題,沒有“參與”是不可能的,參與就是解決文化認同的最基本原則,“參與”是兩岸文化協議的真正關鍵詞。關於參與,我以為有一個方向也許是值得思考的,那就是在大陸的整個價值重建的過程中,如果能夠讓兩岸充分合作,也許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當臺灣願意從這裡開始參與整個中國夢的締造過程時,也許整個認同的斷裂就可以開始找到自我療愈之方了。然而不管怎麼說,要想真正把這件事做大,做得更持久,還是必須思考簽署兩岸文化協議。

  兩岸文化協議應以建立兩岸文化共同體為其核心內容。兩岸畢竟分隔了這麼久,如果它沒有一個磨合的過程,不可能平順地過渡到統一。所以我們認為,所謂的兩岸和平發展時期,它非常需要有一個指導性的構想,而這個構想就是所謂的統合。我們的構想就是兩岸能夠在現有的運作機制之外,建立一個由兩岸官方出面或授權的機制,來處理特定的兩岸共同事務。在這樣的機制中,兩岸是平等的,而它所提出的決策也能夠通過兩岸的官方獲得履行。這樣一來,兩岸就可以在這機制中來學習如何彼此相處,並且透過這樣的機制來建立彼此的重疊認同。基於這樣的構想,如果我們要推動兩岸文化協議,就應該要比較高屋建瓴式地朝向建立文化共同體的方向規劃,由兩岸的文化官員或獲得授權人士,來一起推動涉及兩岸的文化工作,這也許才是我們對歷史負責的做法。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光明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