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國時報》17日評論稱,“太陽花學運”無論如何是那個時代的激情和共同記憶。但在學運之後,服貿協議擱置、貨貿談判達成遙遙無期,“馬習會”更已破局。一年過去,臺灣社會仍然沒有共識,並因選舉熱季而更為撕裂。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張文生對《環球時報》說,雖然還是打著民主的旗號,但臺灣的政治已經淪為不折不扣的民粹主義。“太陽花學運”一週年,看看臺灣有什麼改觀麼?“除了民進黨把國民黨搞得焦頭爛額之外。”
臺大政治研究所研究生侯漢廷對媒體說,臺灣忍受經年之亂,耗費大量社會成本資源,在謊言、陪葬民主法治及執政者退縮配合下,成就學運美名。“太陽花”後,“臺獨”聲勢高漲,民進黨大勝。“太陽花”主角成了光鮮亮麗的明星,上盡了節目賺廣告費、組成了政治團體賺捐款費。但學運“開啟社會亂象”,今日你為自己理念違法,明日他也能為自己利益違法。他警告說,未來蔡英文若執政,藍營號召佔領政府機關,“始作俑者的‘太陽花’,切莫反對”。臺灣大學教授薛承泰指出,檢視過去一年,年輕人擴大了參與,政府領教了網路的威力。學運看似結束,對社會衝擊仍在延續中。未來的“太陽花時代”,不僅定位學運也將牽動全民的福祉。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李俊峰 環球時報記者 王亞斌 姜潔】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