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一年,“太陽花效應”持續在島內發酵,很多人忙組黨、忙參選、忙罷免、忙抗議、忙“反中”。他們誓要隔離大陸,拒絕開放,不理會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只能搖搖頭,繼續往前走。中國大陸與韓國簽訂了FTA,曾讓其他經濟體艷羨的ECFA,終於被超越。“太陽花學運”一年了,有識之士都很清楚,臺灣已被自己邊緣化了!
在去年“太陽花”學運中,新黨青年委員會召集人王炳忠,因與學運學生針鋒相對成為網路紅人。一年過去,他對這場學運的認識和反思也更深入。王炳忠告訴導報記者,從社會運動層面來看,“太陽花”學運無疑是失敗的;但從意識形態層面來看,這場所謂學運“成功”將“臺獨”思維灌輸給了懵懂的臺灣年輕人。
“從表像看,太陽花學運讓許多原本政治冷漠的臺灣年輕人,開始有了政治參與。”不過身處其中的王炳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他認為,學運的這種效應其實可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太陽花學運灌輸給臺灣年輕人的,並非真正關注社會、政治議題的理念,更多是在鼓動一種鬥爭文化、圍剿文化。“這種形式的政治參與,負面效果顯然大於正面”。
另一方面,“太陽花”學運雖然高舉“反服貿”大旗,但其實質內核卻是“臺獨”,借經濟議題鼓吹“反中”意識形態。“到底是‘自己的國家自己救’,還是自己的未來自己毀,我覺得在十年二十年之內,才能看到清晰的答案。”王炳忠如是說。(海峽導報記者 燕子)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臺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