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創業

2015-10-10 09:42:00    來源:人民日報    

  市場競爭雖無情,但幫扶弱者的善舉仍會埋下奇跡的種子,成己達人。慧眼如炬、屬意創新的天使投資是這樣,照顧有著頑強生命力的小本生意也是如此

  最近,女兒老是跟我打聽:“夢花街的餛飩鋪怎樣了?”

  上海夢花街19號的宋根興老人用臨街老屋開了間餛飩鋪。20年來,小舖子維持著三代人的生計,也成為附近居民離不開的早餐食檔。不僅如此,在百度上搜索,你會發現10年前就有人推薦其為“上海美食”代表,大眾點評網對它好評如潮。

  最近,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家”欄目把鏡頭對準了這間小舖子——由於房屋狹窄、住商兩用,宋家人要麼蝸居閣樓,要麼早晨四點鐘起床趕工,十分辛苦。好在設計師用奇思妙想解決了住商兩用的難題,重新走進家門那一刻,宋家人激動得熱淚盈眶。

  女兒看完節目也備受鼓舞。她覺得,是設計師的貼心、鄰里的和睦、老顧客的支援,這滿滿的人間溫情,讓弱勢群體的創業夢開花結果!

  然而節目播出次日,餛飩鋪就因沒有營業執照和食品衛生許可證而被舉報關停。宋根興告訴前去採訪的記者,十幾年前他去工商部門諮詢,結果被告知店面太小,不給辦營業執照。餛飩店無照營業至今,實屬無奈。

  創業難,攢人氣更難。宋家人想把小舖子傳下去的夢想就此折翼,令人唏噓。

  “他們犯了什麼大錯?創業多不容易!人們為啥就不能多些善意和包容呢?”這結局讓女兒淚光閃爍。

  孩子的發問令人深思。鼓勵創業,我們該如何多些善意與包容?

  要有“善”的制度姿態——

  城市平民謀生不易,草根創業潛力不小,居民對廉價便捷的小商鋪攤點需求很大。“善”的制度,應該是身姿下伏、目光下移,感受並照顧到百姓的種種需要,認同“蘇軾酒坊題字匾,武郎燒餅有焦糊”多業態混雜的合理性以及由此呈現的城市生機和經濟活力,要堅持以人為本。

  比如經營面積這一條,賣個針頭線腦,三五平方米就夠了;開個服務早餐食檔,十幾平方米也能放行。同時,還應強化制度執行的剛性。一位律師朋友抱怨,根據相關規定,臨街居民住宅可以申請變更為經營場所,但與鼓勵“大眾創業”時代旋律不合拍的是,近些年住宅改商用的審批越來越難而且尋租空間很大。對這一問題,相關管理部門應予以重視,梳理並完善相關制度規定。

  要有“善”的社會心態——

  夢花街餛飩鋪為何無照經營20年都無人舉報,且做得聲動南北?或許是當初下崗工人的困頓、多年來鋪面跼踀而食物美味的反差令人感動,獲得了善意的包庇吧。可一旦小舖子華麗換裝並且還上了電視,就有人向工商部門舉報。無證經營總歸是不對,但人情驟變也折射出時下許多創業者面臨的尷尬境遇:認同貧窮的必然性、質疑財富的合理性——這一時不時就發作的病態社會心理,讓許多創業之路平添溝坎。未來,在創新創富的時代大潮中,將涌現越來越多的弄潮兒,社會大眾對其中的弱者要善意呵護,對成功者也應善意祝福。

  要有“善”的市場生態——

  報載,被關了“前店”的夢花街餛飩鋪開始嘗試轉型為“後廠”,為別的飯店食檔提供生餛飩。雖然解決了生計難題,但用20年心血澆灌的品牌卻從此斷脈。實踐證明,市場競爭雖無情,但許多幫扶弱者的善舉仍會埋下奇跡的種子,最終都成己達人。慧眼如炬、屬意創新的天使投資是這樣,照顧有著頑強生命力的小本生意也如此。筆者多麼希望,飯店等買家在出售餛飩時能告知顧客“食材”的出處,讓“夢花街19號”的夢想在蟄伏中延續。

  不到10平方米的小店開了20年,養活三代人,這是個勵志的故事。倘若小餛飩鋪能“死而復生”,並借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長為“灣仔碼頭”“蘇阿姨”那樣的名牌,則堪稱這個時代的傳奇。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