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業基地變身“雙創”高地

2016-04-18 09:28:00    來源:經濟日報    

  重慶大渡口區的眾創基地佔地2.3萬平方米,目前已經聚集了200多家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平均每3天就有一家創新型小微企業誕生,每5天就有一項創新產品走向市場。採訪中,不少創客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大渡口區早已擺脫昔日“鋼城”的樣貌,從傳統的老工業基地“蝶變”成創客成長的熱土。

  有人不解,曾經鋼鐵“一業獨大”的大渡口,推進“雙創”的底氣何來?對於大渡口而言,“雙創”活力迸發與城市轉型是緊密結合的。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1965年,大渡口區因重鋼設立行政區劃,當時重鋼產值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98.7%。2011年,重鋼實施環保搬遷後,大渡口開啟城市和產業轉型發展大幕:一方面,城市環境和配套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優化,節能環保、資訊服務、文化休閒旅遊三大產業提速發展,為創新創業者提供了成長土壤;另一方面,“雙創”活力的釋放也不斷轉化為城市和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最近3年,大渡口先後出臺了《眾創空間建設工作行動方案》《創新創業扶持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連續3年每年安排1000萬元建設眾創空間,涵蓋產業發展的各個領域和科技服務、創業服務、人才服務、金融服務等多個方面。

  大渡口區科委主任吳淑皇告訴記者,為把大渡口區打造成創新創業高地,該區建設了技術服務、創業培訓、投融資對接、政務服務、生活配套等八大平臺,為各類創新創業人才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創新創業服務。值得一提的是,大渡口面向眾創空間延伸政務服務,在眾創基地內設立了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和微型企業服務中心,19個政府職能部門入駐,為創業團隊和企業提供金融、法律、稅務、人力資源等“一站式”審批服務以及各類便捷的仲介服務。

  結合眾創空間的主要業態,大渡口區還與重慶醫科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工商大學等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增強眾創空間與地方高校的協同創新。

  吳淑皇說,除了優化創新創業的政策和環境,大渡口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了創新創業生態鏈的塑造上,著力打造以“創業苗圃—專業孵化器—產業加速器”為核心鏈條的眾創培育體系,服務於企業從苗圃、孵化到加速成長的全生命週期。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