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民族主義"損人不利己 新興市場國家高度警惕

2013-02-16 10:15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王偉

  美國《華爾街日報》2月14日發表社論,批評美聯儲等發達國家央行過度使用超寬鬆貨幣政策,稱這種做法是“貨幣民族主義”。社論批評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是超寬鬆貨幣政策的“始作俑者”。美國和日本接二連三地拋出量化寬鬆已殃及多個經濟體,一些國家央行被迫放鬆貨幣政策,以避免本國貨幣過快升值。有分析指出,“貨幣民族主義”不會推動經濟實現更快增長,相反,只會重新製造經濟創痛。量化寬鬆在全球範圍內大行其道已引起新興市場國家的警惕。 

  引發更大混亂

  《華爾街日報》的社論指出,七國集團12日發表了關於匯率的聲明,一邊逃避責任,一邊希望穩定全球貨幣市場,結果卻是引發了更大的混亂。聲明說,匯率的過度波動和無序變動對經濟和金融市場穩定都會產生不利影響。事實上,如果七國集團真想保持匯率穩定,它們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這份聲明只是一個軟弱的嘗試貨幣擴張的藉口,是一個有力政策的糟糕替代品。

  社論說,七國集團每天都用“無辜”欺騙著全球的貨幣交易者,然而,全球匯率每天都在跟隨著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歐洲中央銀行行長德拉吉等“全球貨幣大師”眉毛的挑動而跳躍。貨幣是一種商品,而國家就是這種商品的壟斷供應商。市場每天交易上萬億美元的貨幣,但是國家和央行可以通過控制供應而改變貨幣的價值,所以在紙幣市場根本沒有自由市場一說。

  日本安倍政府政治干預央行的做法是令人遺憾的,但是他僅僅是加入“潮流”而已。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發達國家央行已經成為國內經濟政策的代理人,伯南克領導的美聯儲一直領導潮流,採取接近零利率以及超過4年的多輪量化寬鬆。

  社論說,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國際貨幣體系以美元為基準,世界各國開始或多或少地玩起了貨幣遊戲。作為美元管家,美聯儲本應承擔美元捍衛者的角色,但危機後伯南克只是向世界其他國家宣佈“你們照顧好自己”,就開始對美元“開閘放水”,導致流動性氾濫,其他國家央行被迫放鬆貨幣政策,以避免貨幣升值過快。

  貨幣供給的管控隨著政府規模的擴大顯得越來越重要,固定或更穩定的匯率將為政府支出設定限制。然而,越來越多發達國家在過去幾年通過操縱貨幣、希望管理經濟的做法並沒有真正有效地促進經濟增長。

  殃及全球經濟

  在新任首相安倍晉三的領導下,日本跟隨美國的腳步,于近期宣佈將向市場注入更多流動性。美國和日本接二連三地開動印鈔機必將引發全球性的貨幣寬鬆浪潮。

  韓國銀行(央行)可能在今年上半年下調基準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儘管韓國面臨美日等重要貿易夥伴貨幣貶值的壓力,但韓國央行決定維持基準利率2.75%不變,這是韓國央行自去年11月以來連續4個月保持基準利率不變。韓國聯合通訊社分析認為,韓國國內經濟出現復蘇跡象,韓國銀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有助於應對突發性不利因素。

  在全球貨幣戰爭的大背景下,泰國央行也面臨如何管理價值20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巨大挑戰。泰國《民族報》稱,美歐的量化寬鬆政策可能使泰國的外匯儲備一文不值。據估算,泰國價值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美元佔一半,歐元佔25%—30%,東盟國家貨幣佔10%,日元佔5%,黃金佔3%。如果美元、日元、歐元迅速貶值,泰銖勢必受到牽連。業內人士建議泰國央行應購買黃金和其他貨幣,使外匯儲備更加多元,規避風險。

  沒有一個贏家

  對於美國和日本推行“不封頂”的量化寬鬆政策,歐洲一些媒體和經濟界人士普遍表示擔憂。量化寬鬆在全球範圍內大行其道也引起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高度警惕。

  匯豐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簡世勳在《金融時報》撰文說,世界其他地區奉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可能危及歐元區。如果日本成功地實現了日元進一步貶值,美國繼續印鈔,英國央行在短期內不再追求價格穩定,而奉行一種新的促增長戰略,那麼風險就是,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去年在穩定歐元區貨幣體系方面取得的成就將功虧一簣。

  智利財政部長費利佩·拉臘因在《金融時報》發表文章說,貨幣戰爭是一場“零和”遊戲,量化寬鬆導致的絕大部分匯率調整成本要由一些發展中國家來承受,這是發達國家奉行的“以鄰為壑”政策在真實世界中造成的後果。

  墨西哥央行總裁卡斯滕斯說:“如果我們進入真正的貨幣戰爭,後果將是造成市場劇烈波動,推高風險溢價,到時候沒人會是贏家。”

  (本報紐約、布魯塞爾、曼谷、首爾、東京2月15日電 記者丁小希、張亮、李寧、莽九晨、田泓)

  >>點 評 <<

  孫傑(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美國前財政部長康納利在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時曾瀟灑地說過這樣一句話:“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問題。”如果他今天依然健在,肯定就不會這樣超脫了,因為當美國的貨幣成為大家的問題時,就必然面臨全世界的批評和壓力。

  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幾次經濟危機反覆證明,越是危機嚴重的時候,全球資本越是涌入美國的資本市場避險,美國的國債就越成為搶手貨,美國政府為此付出的成本越小。這次危機也不例外,以至於美聯儲有恃無恐,在兩輪量化寬鬆以後索性不再設定限額,甚至提高了每月購買資產的額度。這勢必造成全球美元流動性氾濫,導致其他國家央行被迫放鬆貨幣政策,以避免本國貨幣過快升值,甚至出現全球貨幣競相貶值的貨幣戰,並助推新一輪貿易戰。

  當經濟衰退時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對於美國這樣無可爭議的世界第一“系統重要性”國家來說,問題就不那麼簡單了。當前,美元無疑是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關乎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面對全球脆弱的經濟復蘇,美聯儲理應是美元的捍衛者。因此,當美國僅僅是出於自身國內經濟形勢的需要就肆無忌憚地屢屢實行量化寬鬆,就不能責怪連《華爾街日報》也要發表社論來批評這種“貨幣民族主義”了。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