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2012年中國食品安全總體向好

時間:2013-01-09 10:2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2012年與食品安全相關的熱點話題依然層出不窮,從年初的螺旋藻、明膠到年中的熒光增白劑、硼砂,再到歲尾的白酒塑化劑,日前在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和中國科協的指導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組織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孫寶國教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中心劉秀梅研究員、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助理王竹天研究員,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所長陳峰教授等十幾位權威專家點評2012年12大食品安全熱點問題認為,2012年中國食品安全總體向好,真正屬於食品安全事件問題的為極少數。

  為了真實反映2012年我國食品安全整體發展趨勢,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分別從食品安全專家與消費者兩個層面對2012年我國發生的食品安全熱點進行了梳理,並綜合分析了各大門戶網站新聞點擊量、微博傳播量、網帖評論量等相關數據篩選出12個熱點內容,包括螺旋藻超標、藥品膠囊的“明膠門”、立頓茶葉農藥殘留、可口可樂含氯、黃酒含有致癌物、今麥郎酸價超標、熒光物質超標、張裕葡萄酒農藥殘留、麵粉硼砂、光明奶酪寶寶杯、肯德基[微博]漢堡細菌超標、白酒塑化劑等。

  專家表示,2012年中國食品安全的整體形勢應該說總體保持向好的趨勢。上述熱點分別存在標準引用有誤、判定依據不足、企業生產過程管理和控制不到位,執法不當、企業超範圍使用新資源食品配料、外源性遷移污染等不同問題。“但真正屬於食品安全事件的問題佔極少數,僅可口可樂含氯門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由於過程式控制制不到位,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孫寶國表示。

  與會專家表示,對“量效關係”的理解才是當前食品安全公共科普最為緊迫,也最為重要的內容,需要讓消費者建立“檢出不代表違規,檢出不代表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的科學認知。

  “我們生存的環境當中存在著大量的細菌和毒素,有些是工業化過程當中造成的。食品當中毒素產生的危害前提是要達到一定的量,不是說食品當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質就會對人體健康成危害。”孫寶國表示。

  孫寶國代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普工作專家委員會,對2012年我國食品安全熱點進行了整體歸納,一是從2009年《食品安全法》實施以來,對人體造成較大傷害的食品安全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整體數量顯著減少,中國的食品安全形勢整體處於一種穩中向好的狀態。二是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重點從“三聚氰胺式的人為添加”轉向原料溯源及過程式控制制,農產品原料控制是管理難點。三是標準問題受到高度關注,但時有誤讀。四是對中國傳統食品(如白酒、黃酒)的安全研究應當儘早推進,以夯實中國民族食品工業的發展基石。五是影響中國食品安全水準的五大挑戰將長期存在,中國的食品安全必須打持久戰。六是食品行業“和平時期”的公眾科普應全面啟動,企業界、科技界需要與媒體有更為深入的合作,需要在《食品安全科普宣傳大綱》的框架下,將國家的食品安全政策、法規及科學知識向公眾進行宣貫與解讀。七是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進行食品安全事件發佈時,應充分聽取科技界的看法。八是食品企業作為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企業家的道德與誠信是食品人的底線,也是維繫中國食品工業長久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記者姜虹)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