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29日電 (記者夏文輝 吳黎明) 中國民營企業吉利28日以18億美元對福特旗下的世界名車沃爾沃完成全資並購,為又一個好事多磨的商業“聯姻”畫上句號。這場車企“跨國婚戀”將在祝福和觀望、希望和挑戰中正式上路,在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征途上,留下又一道鮮亮印跡。
中國車企的國際並購以往也有先例,這次並購廣受關注,更在於它發生在國際產業調整風雲激蕩的“核心地帶”,與金融危機的影響有諸多關聯。而這對“新人”的身份也很特殊:一個是中國的年輕民營企業,一個是世界知名豪華品牌。“婚姻”的未來成敗,其影響與意義絕不限于兩家企業。
對這起並購案的樂觀者認為,方向明確、決心堅定、工作紮實、時機得當等諸多因素,使得吉利、沃爾沃成功“聯姻”,二者在今後的發展中可以取長補短,有著雙贏的基礎和前景。沃爾沃15億美元的凈資產,近百億美元的品牌價值,4000多名高素質員工,強大的技術和研發力量,在安全性能、節能、環保等方面的專利,以及國際化的理念、機制和行銷渠道,為吉利汽車“加速”增添了動力;而並購後資金的注入、吉利的特色企業文化、運營和銷售的推陳出新,以及中國和國際市場的潛力,則會給此前舉步維艱的沃爾沃帶來活力與轉機。
但挑戰也顯而易見。就好比兩個人的跨國婚姻,語言障礙、飲食習慣不同、待人接物各異、社會關係複雜——這還是表面的,深層的文化、理念和機制、法規的差異,更需要雙方長期磨合。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曾將這起並購詼諧地稱作“窮小子追求國際明星”,這表明當事方深知今後有多少分歧要彌合,有多少障礙要跨越。
這起並購案,可謂中國車企國際化的一個大手筆,其指標意義是多方面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至今,基於產能積累、升級需求和市場拓展,國際化已是大勢所趨。這樣的跨國“聯姻”,其他中國車企已經進行,並會繼續邁出步子。國際化絕非坦途,中國車企的海外並購也不乏失敗案例。某種意義上,吉利和其他先行者,都在為謀求國際化的中國車企乃至其他產業,不斷探索和實踐著破冰之策。
從1997年進入汽車業算起,吉利的汽車歷史不過10多年,此次並購沃爾沃,其迅即轉身之勢不但體現了一個民營車企強烈的生存發展意識,也折射出中國產業升級、轉型的形勢壓力和發展需求。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高科技產業和資訊化的快速發展,全球經濟深度調整,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強,各國經濟依存度加深。中國企業要加快發展,就必須在國際分工的產業鏈上不斷攀升,拓展國際化經營的深度和廣度。如果說,今天吉利和沃爾沃的“聯姻”還很吸引眼球,以後這樣的企業行為終會成為全球化背景下的尋常故事。
推進國際化戰略,全面深入地融入全球經濟,對中國經濟提升產業發展水準、加快轉變發展模式,是一條必行之路。對置身其中的中國企業,未來的要求更高,風險更大,挑戰更強。中國企業應順勢而進,主動、準確地把握未來方向,在不斷變化的全球競爭與合作中,爭取先機,實現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