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穩定農產品價格先要穩定農民收入

時間:2010-12-15 15:55   來源:新華網

  進入12月以來,由於從中央到地方採取多種措施抑制菜價,各地菜價紛紛回落,有的地方降至30%還多。但在菜價的漲落中,菜農卻沒得到多少實惠,甚至是成本倒挂。據新華社13日報道海南菜價問題的消息披露,現在這種價格,一畦地蔬菜賣400多元,可光化肥、農藥等成本投入就達300多元,加上勞力投入,賣菜收入僅能勉強保證收支平衡。這也就意味著一個多月純屬白忙活,家庭日常消費支出等自然無從保證。(12月14日《新京報》)

  縱觀此次菜價上漲的原因,人們不難發現,菜價上漲並不是由於供應不足造成的,而是由於農資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和流通環節等多重原因造成。對於蔬菜生產而言,農民處於產業鏈條的末端,市場資訊的不對稱讓農民應對中間商時,在定價方面缺乏應有的話語權,操作蔬菜市場行情和價格的是中間商,當菜價上漲時,獲益最大的是他們;當菜價下跌時,受損最大的是農民。中間商為了獲取最大利益,一方面在源頭上對農民進行壓低收購價,一方面在銷售時對消費者提價,中間商成了穩賺不賠的大贏家。

  現在,每當菜價、肉價等農產品價格上漲,穩定價格就會成為政府的一項重點工作,可價格的下跌往往以農民利益受損為代價。3年前豬肉價格暴漲,有關部門緊急出臺扶持、補貼政策,鼓勵農民養殖,不久價格暴跌,養豬場和農民虧損纍纍。現在,在農產品價格上漲時,政府往往會採取措施予以壓制,可農產品價格下跌時,則缺乏政策性幫扶措施,嚴重損害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民生產積極性受挫,農產品供應就難以保障。

  因此,要穩定農產品價格,關鍵就是要讓農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收益。在當前治理通脹穩定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不要菜價漲時才想到農民,才想到增加農民收入。應該創造條件和機制給農民參與定價的話語權,並建立起長效機制讓農民在發展農業生產經營中有想頭、有奔頭、有甜頭。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