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運營速度 並非越快越好
時間:2011-07-04 10:5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據報道,近日開通的京滬高鐵將原先擬定的380公里時速降為302公里,並拆除豪華座椅,以更貼近普通消費者的需求。與此同時,武廣、滬杭、滬寧等多條高鐵也已開始降低運營時速,列車最高時速也從350公里調整到了300公里和250公里左右。
高鐵運營時速的調整,是有關部門從實際出發的一種積極表現。通過適度降低運營時速與簡化內部設置等途徑,為旅客提供更為實惠的高鐵票價,也是向著“以人為本”發展理念的應有回歸。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高鐵技術的迅速發展,高鐵的運營時速也越來越快。這儘管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旅客旅途時間,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鐵的運營安全系數。而且為了加快高鐵運營時速,還相應減少了普通列車的車次安排與高鐵停靠站點,導致不少旅客不得已選擇乘坐昂貴的高鐵,發出“被高鐵”的抱怨。
其實,發展包括高鐵在內的鐵路事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改善出行品質的願望與要求,是為了能讓更多的民眾享受到越來越優質與實惠的現代化鐵路運輸服務。所以,高速鐵路的發展可以適度超前,但是不能過度超前,相關票價不應超出大多數民眾的承受能力。唯有從實際出發,通過適度降低運營時速與內部設置豪華程度等途徑,將高鐵票價制定在與大多數民眾消費能力相適應的程度,才能在更大程度上體現出鐵路“以旅客為本”的發展理念。
從高鐵速度的調整,筆者聯想到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將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調整為7%,這也是從實際出發的戰略調整。儘管增長速度放慢,但7%的速度仍然使我國經濟總量在不斷增加,而且是真正實現有品質和效益的增長。也就是說,在今後5年以至中國經濟發展的相當長時期,我國將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主線,真正使中國的經濟轉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著重提高經濟的增長品質和效益。
社會發展是呈螺旋式的,在發展進程中必然有“快”有“慢”。要辨證地看待“快”與“慢”這一對矛盾。經濟的發展和其他事物一樣,不可能是直線、勻速發展,會有時快些,有時慢些,永遠呈高速發展是不可能的。對於中國這樣發展中的大國來說,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必要的,但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快”不等同於急躁、冒進。如果不從客觀實際出發一味求快,必將“弓滿弦斷”,帶來適得其反的後果,上世紀的“大躍進”就是教訓。我國經濟要保持持續較快的增長,就必須以“好”為前提求“快”,其中不乏張弛有度的戰略調整。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