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與讀書 無高下之分

時間:2012-11-02 10:30   來源:廣州日報

  最近有條消息很火爆,據某機構的調查,中國人去年讀書平均為4.3本,而韓國人讀書為11本,日本人讀書量達到了40本之多。實際上讀書多少還真是一個挺嚴肅的問題,值得說說為什麼我們的數字這麼難看。

  就在此研究結果出現之前,著名的網友和菜頭剛發佈了一個告別微博的聲明,他覺得微博減少了他深度閱讀的興趣,為了讓自己不自絕於書本,他決定戒網讀書去了。這可能是我們讀書少了的一個原因:網路吸引了太多的關注,很多人已經不能真的去耐心看書了。

  網路這事兒好還是不好?這要看怎麼說。它改變了我們的社會,無論從價值觀還是資訊獲取的方式,網路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著名的傳播學者麥克盧漢有一句名言:傳播方式決定傳播內容。這話的意思是說,什麼樣的載體,決定了能在上面裝載什麼。網路就是另外一種載體,在它日益進入社會的時候,傳播的內容就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說知識與閱讀的碎片化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然後就是個人選擇的問題了。和菜頭選擇了回歸深度閱讀,有些人選擇了淺閱讀。這其中是不是有優劣之分則很難說。我的一位朋友週游天下,說是活出生命的廣度,另外一位朋友則一直紮根大理,想活出生命的深度。更多的人介於這兩位中間。大家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以及資訊,要說有什麼高下之分,我看也不見得。

  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與我們的圖書品質與品種有關。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人確實手不釋卷,這與他們的一種叫做“文庫本”的書籍有關。其實這東西就是口袋書,輕盈小巧、物美價廉、內容輕鬆、閱讀難度不高,可以隨身攜帶。這種文庫本也讓日本的上班族在通勤的時候可以大量閱讀。咱們這裡似乎也有,但並不流行。而且從我們的收入與書價的比較來看,買書尤其是大量購買這樣的書,對很多人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在目前我們的經濟環境下,掙扎求存還是更為重要的一件事。

  我曾在網上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以我對日本的了解,大概他們是把漫畫也算進去了。不過,在我看來,日本的那些正經漫畫比國內大多數所謂作家的那些所謂小說要強幾個檔次。說比咱們這裡的圖書要好,不在於精緻,而是那種想像力以及對於深層次問題的探討,都遠遠超過我們。沒有好作品也就沒有好讀者,沒有好讀者也不會有好作品,這個迴圈的怪圈目前的狀態下很難打破。

  另外一個原因,恐怕也與閱讀的品類有關。當年我所在的投資公司曾投資過連鎖書店的項目,我去調研的時候發現,銷量最高的不是菜譜就是教輔,現在可能還加上點兒成功學著作。這種書讀多了,怕是也沒臉算在自己讀過的書目當中。這事兒挺奇怪的,一方面我們也知道什麼才算是真正的讀書,對這個門檻要求還是挺高的;另一方面又不真的讀書,以致在數字上落到這麼一個尷尬的境地。

  其實影響閱讀量的因素有很多,也不全是中國人現在不喜歡讀書,也不是不尊重知識,更多的時候是環境使然。我們該讀書的時候無書可讀,等有了書之後又趕上網際網路的這波熱潮,與習慣於以書籍為正式讀物的社會自然就有了這麼大的差距。不過,我有時候坐地鐵也發現,很多人拿著各種移動終端在看書了,好奇心是人類之所以是人類的原因,這個社會讀書種子是絕不了的。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