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剎車”新聞:司機昏倒前急剎車,救了一車人的命。在濟聊高速上,客車司機宋洋腦幹內出血,憑藉最後一絲清醒緊急踩下剎車,把疾馳車輛停在應急車道上,將33名乘客從危急線上拽了回來,成為昨日人們口口相傳的一條新聞。而幾天前的一個夜晚,浦東一路公交車駕駛員在運營途中突發腦梗,昏迷之前艱難踩下剎車、停穩車輛,保住了車上10多名乘客安全。
真是無獨有偶,禍不單行。最近百日內,在重慶,一公交女司機突然胃痙攣,頭暈目眩難忍疼痛,在倒下前用盡氣力拉起手剎;在長沙,30歲的男司機等紅燈時突然手腳抽搐,在駕駛座上暈倒,好在手剎已拉好。
急剎救人頻頻,眾多報道都用“驚險一幕”、“感人一幕”來描述。的確,司機在如此危急關頭,出於職業精神,或者說本能反應,完成了最符合規範的操作動作。他們可以被稱為在平凡崗位上的“救命英雄”。
然而,這樣的“劇情”不斷重演,不僅乘客們會後怕,車廂外的公眾也為此捏一把汗。假如司機病急病重,一時無法控制車輛,釀成的後果……
司機情急之下踩住了剎車,可誰來為他們的生命健康隱患 “踩剎車”?據報道,此次突發腦梗的上海司機56歲,有近30年公交駕齡。公交公司表示,考慮到年齡和疾病因素,即使他將來痊癒,也不會重返駕駛員崗位。從去年開始,滬上開始試點公交駕駛員“提前退休”機制,55歲以上男性,如身體條件不適宜繼續承擔駕駛工作,在本人自願前提下,可參照相關特殊工種提前辦理退休。
“提前退休”是一種預防機制,但也可能存在安全滯後性。對司機師傅健康狀況的監測和預警應當成為一種科學與嚴格的長效機制,對他們的健康服務也應更加到位。有了例行體檢這樣的制度保障,還需落到實處。就私車駕駛員體驗而言,幾分鐘內“走過場”的不算少,而公交駕駛員的體檢決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眾所週知,公交司機工作辛苦,即使開空調車,也免不了日頭照曬,不少司機的左半邊身體暴露部分都比右半邊顯黑。這還只是外在,一些醫學專家認為,公交司機作息飲食不夠規律,關節肌肉姿態固化。加之受到路況、車況、乘客、其他司機等因素影響,司機心理健康水準也易波動。
推而廣之,近年來計程車“的哥”空車猝死的消息也不止一則。他們同樣是城市公共服務系統的一員,其生命安危關乎公眾的生命安危。為了工作,為了生活,司機可能加班加點、“多快好省”地幹,長期處於疲勞邊緣,身在亞健康狀態。如果未優化調度、未合理排班,不配以定期保健,這種“黃燈”完全可能轉為“紅燈”,亮在司機和乘客的生命健康之路上。
再推而廣之,除了公交車、計程車司機,還有大量公共服務崗位都需要社會投入更多健康關注。比如一些地方為道口執勤交警配發口罩,防止PM2.5等大氣污染物造成的長時間健康損害,都是服務職業健康的務實之舉。
“踩剎車”是日常駕駛的常規動作,為的是避免威脅交通安全的事態發生。常踩踩剎車,在基層上保障城市安全,才能在關鍵時刻不至於“急剎車”,釀成危險乃至事故。(徐瑞哲)
[責任編輯:扶海濤]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