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原本是件好事,但日前,江蘇高郵政府官網發出通知,要求開展“5·19慈善一日捐”活動,事業單位人員勸募標準為高級職稱500元,中級職稱400元,初級職稱300元。有高郵市民提出質疑稱,“慈善一日捐,又來搶錢了”。(5月9日《現代快報》)
政府發文“勸捐”,雖然表面“自願”,但其實打的還是權力牌。慈善說到底應是一種公益、自願行為。無論是名流富豪的一擲千金,還是普通百姓的一衣一物,只有出於內心的主動,才符合慈善的本義。相反,當公權參與到慈善行為當中,捐助也就沒有真正的自願可言。若真都是自願,高郵政府官網上的通知,又為何會引來“搶錢”的質疑呢?質疑也許並不會對“勸捐”產生實質性影響,但卻未必不會在潛移默化中催生出人們的抵觸心理,降低人們的慈善意願。
近年來,以紅十字會為代表的官方慈善備受質疑,相反,一些民間慈善組織反而卻大受歡迎。究其原因,雖然說根在官方慈善機構的自身管理不完善,以及一些外部導火索的影響,但誰能說民間慈善的組織就已經盡善盡美?很多時候,相信民間慈善而抵制官方慈善,可能只是逆反心理下的選擇性信任。慈善的本質在於公益,慈善與權力無關,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慈善的“去行政化”未必不是當下拯救慈善於尷尬之中的一種選擇。
“去行政化”是慈善的應有之義,也是讓慈善走出當前尷尬的現實之需。這意味著,慈善機構別再繼續指望政府的吆喝來吃飯了,政府也別再亂用權力習慣性地“勸捐”了,那本來就不是自己的職責。對此,無論政府還是慈善機構,都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文/劉楚漢 圖/李宏宇)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