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8月30日透露說,白宮已為“9·11”事件10週年紀念活動定調。在一份主要發往全球各地美國外交機構的指導文件中,白宮強調,紀念在“9·11”襲擊事件中喪生的來自90多個國家國民的同時,美國向全世界所有國家的恐怖主義受害者致意,無論其在何處。另一份題為《“9·11”十週年計劃》的文件發往聯邦政府各機構,強調國家機構的重要性及政府為防止美國再次發生重大恐怖襲擊而做出的貢獻。在紀念“9·11”事件遇難者的同時,也提醒人們“基地”及其他極端組織自那以後在全球各地所發動的襲擊。
10年前發生的“9·11”事件既改變了美國,也改變了世界,在全球軍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國際關係等諸多領域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9·11”事件10週年是一個舉世矚目的時間節點,全球公眾就此事進行反思成為題中應有之義。作為當事國,美國官方的態度格外引人注目。
在如何紀念“9·11”事件10週年一事上,美國政府內部進行了反覆討論與權衡。與一些人“高調紀念”的主張不太一樣,美國白宮最終的定調顯得有些猶疑和保留。儘管上述指導性文件強調美國力求“傳播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呈現一種積極的、向前看的基調”,但這些傾向於低調的“基調”背後有著諸多無奈與難言之隱。
聽話聽音,美國官方強調要營造出一種“積極的、向前看的基調”,恰恰反襯出某種不那麼積極的現實。“9·11”事件後,美國接連發動了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爭,至今深陷其中,仍處於進退兩難的窘境。在結束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的努力中,奧巴馬總統終感捉襟見肘,現在已不得不考慮繼續將美軍留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伴隨這兩場戰爭的是美國國力的透支與國家信用的降級。美國在“反恐”大旗下打開了潘多拉魔盒,連年消耗卻落得了越反越恐,其結果是美國國內的恐怖分子已成為新的憂慮增長點。即使擊斃拉登,斷難歡欣鼓舞。在兩場戰爭拖累下,美國經濟至今不振。由兩場戰爭引出的關塔那摩監獄等難題至今未能解決。
在“9·11”事件10週年這樣如此敏感的時間點,加之2012年總統大選臨近,奧巴馬政府的選擇是多說不如少說,少說不如不說。在“9·11”事件10週年紀念活動當天,奧巴馬總統決定前往紐約世貿遺址、賓夕法尼亞州第93次航班墜毀遺址及五角大樓參加相關紀念活動,但不準備發表長篇大論。
在白宮所定基調中,還可以讀出幾許回擺與審慎。“9·11”事件發生後,美國政府一度實行赤裸裸的單邊政策,指鹿為馬,迷信武力,“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經過歲月淘洗,奧巴馬政府調整政策,向多邊主義回擺。在對“9·11”事件的認知中,奧巴馬政府表明美國不是恐怖主義的唯一受害者,這也為美國今後的相關行動埋下伏筆。面對新的現實,奧巴馬政府警告美國人必須為另一場襲擊做好準備。
對於華盛頓政壇中的各種勢力而言,充滿情感色彩的“9·11”事件10週年紀念活動已悄然變身為一個新的政治角鬥場,稍有不慎便將失足。為此,白宮呼籲美國民眾重振“9·11”事件發生後所表現出來的團結一致精神。這既是基於利害權衡尋求與政治對手“求同存異”,又從反面證明“團結一致”恰恰是目前華盛頓最為缺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