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是個不可逆的發展趨勢,標準化就成為各國尤其是先進國家促進產業發展,推動對外貿易與規範市場秩序的重要手段,標準競爭已成為各國除產品、品牌競爭外,一種層次更高、意義更大、影響更廣的競爭戰略。
從世界貿易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信聯盟、歐盟等國際組織與美、德、日等先進國家的標準化戰略,可看到在強調科技研究開發與標準化發展相互協調,並積極參加國際標準化活動來擴大自身影響,使其科技成果或產品能搶得先機或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
近日上海機動車檢測中心(SMVIC)與臺灣車測中心(ARTC)攜手合作電動機車標準,臺灣電動機車標準是全球領先的,也是大陸所沒有的,但對岸願意信任臺灣來共定標準,創造臺灣業者進軍大陸市場機會,也帶動大陸電動機車產業,彼此共用紅利。
今年7月22日剛閉幕的第11屆海峽兩岸資訊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其實是兩岸當局與產業發現智慧城市與物聯網的標準化方興未艾,因此兩岸在本次會議雙方達成30項共識,其中在雲計算領域,兩岸先進行智慧健康與智慧旅遊案例分析、在服務應用領域則同意加強物聯網、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研究,並開展“綠色小區”共同標準研製,都屬兩岸攜手共同研究標準化工作,希望透過這些標準制定讓大陸城鎮化戰略走得更平順,同時讓兩岸產業界共用中國大陸城鎮化紅利,並促進更多就業機會。
臺灣屏東大學副教授鄭博文在《旺報》發表評論說 ,從此次論壇中,可看到兩岸推動智慧城市及物聯網的共識,而物聯網產業是智慧城市推動的關鍵產業與技術。雖然臺灣在物聯網或智慧城市的工作是有些成就,但缺乏“標準化”就無法規模化與產業化,同時也看不到臺灣地方政府對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的產業化有所著墨。
因此,臺灣智慧城市推動是有些作秀味道,不像中國大陸的主要城市在十二五期間,都制定智慧城市發展規劃,或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並當成未來城市的主要產業,因此臺灣相關部門與企業主應好好閱讀中國大陸主要城市的智慧城市發展規劃與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找一些規劃比較完整齊全的城市共同研擬制定各種標準,並規模化、產業化,進而形成兩岸共同標準來進軍國際舞臺,使產業規模再擴大,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電動機車是一小品項,但兩岸已跨出一大步;中國大陸智慧城市的規劃內容會因城市發展重點而有所不同,但共同的內容有十大項:交通、電網、水務、環保、醫療、養老、小區、家居、教育及國土,其中已有不少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蘇州也將“智慧旅遊”獨立成項目在推動中,對推動要將旅遊產業變成臺灣主力產業,更應把握此機會,共同發展“智慧旅遊”各種標準作業,讓更多外籍人士能在“智慧旅遊”平臺下更容易接觸臺灣旅遊資訊,而從中國大陸順道臺灣旅遊,因此智慧旅遊的合作對臺灣而言,就格外有意義。
兩岸標準合作選定智慧交通、智慧旅遊、智慧醫療3項工程,都是臺灣發展相對優勢項目,盼望臺灣相關業者能就此次合作做為起點,本著互信與共榮與中國大陸地方政府與相關企業合作,找到對接合作,再擴大到智慧城市其他項目,與物聯網其他應用領域應用,把握中國大陸可能下一波成長機會,讓自身企業有茁壯成長機會來帶動新就業機會,也為臺灣注入新經濟成長動力。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