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島內食安又出狀況 監督須從源頭抓起

2015年03月26日 08:4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島內“吊白塊”春卷皮、黑心海帶引起的恐慌還未散去,日前又傳出來自日本受核輻射污染地區的食品違規進口臺灣,島內輿論一片罵聲。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表示,近年島內問題食品層出不窮,最近一系列食安事件恐怕再次打擊外界對臺灣食品安全的信心。島內想要更好地監管食品安全,還應從食品源頭管理開始。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食品安全管理近日又出現巨大漏洞,正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吊白塊”春卷皮、黑心海帶引起的恐慌還未散去,日前又傳出來自日本受核輻射污染地區的食品違規進口臺灣,島內輿論一片罵聲。消基會痛批不法廠商“道德淪喪”,呼籲當局不應該只是施行嚴刑峻法,而是要重新建立新的價值觀。有民眾擔心核污染可能積少成多,影響健康,大罵比臺灣黑心油還可怕。近年島內問題食品層出不窮,最近一系列食安事件恐怕再次打擊外界對臺灣食品安全的信心。

  從“塑化劑”飲料、地溝油、飼料油、劣質芝麻油、假羊肉、農藥大米、致癌豆乾、致癌醬油、假米粉、毒澱粉、過期泡芙、香精麵包,到“最新”的“吊白塊”春卷皮、黑心海帶,島內問題食品層出不窮,幾乎遍及“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對民眾日常飲食造成不少影響。最令人震驚的是,不少問題食品行之有年。島內飲料界不諱言“塑化劑”配方已用了30年,而食用油行業部分商家“混油”也是公開的秘密。還有不法廠商供認,添加了工業染料的豆干在島內已賣了20年。

  最近臺灣衛生部門查出有業者過去20年製造春卷皮時都添加了俗稱“吊白塊”的工業漂白劑。以這家商舖每天製造約100斤春卷皮,20年來恐怕有40多萬公斤的問題春卷皮被消費者吃下肚。至於用工業碳酸氫銨浸泡的海帶也是“歷史悠久”。高雄一家不法商家10年來都用這種方法加工海帶,因為成本低、且可加快海帶軟化速度,迄今至少有4000噸黑心海帶流入市面。

  30年、20年、10年,當人們看?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時,難以想像有多少問題食品已成為消費者的盤中餐。這主要是因為以前臺灣對食品管理較為鬆散,以及缺乏先進的檢驗儀器,使不少問題食品成為漏網之魚,近年臺灣加強了食品安全意識,才使得黑心廠商一一現形。

  當島內有關部門還在追查黑心海帶時,“核污染食品”又迅速轉移了人們的注意力。臺當局懷疑進口商偷龍轉鳳,在日本受核污染地區生產的食品上貼上日本其他地區生產的標籤,以矇混過關。自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災事件後,臺灣已禁止輸入日本福島、茨城、群馬、千葉等5縣生產製造的食品。雖然目前島內未檢出這些食品的輻射污染超標,但有關商家貼假標簽、欺騙消費者的手法恐怕有觸法之虞。

  去年的地溝油風暴把臺灣搞得天翻地覆、人心惶惶,島內食品業損失高達50億元(新台幣,下同)。臺當局為了安定人心,大幅提高刑度:黑心廠商行為致人于死者,將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罰款可高達2億元。然而,刑度不斷上修,食品安全風暴也不斷發生,因為暴利之下必有“勇夫”。正如馬英九所說“管得住,比抓得到更重要;抓得到,比罰得重更重要”,言下之意,即監管食品安全,還應從食品源頭管理開始。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