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當局政策發夾彎的代價

2016年06月30日 13:5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30日發表透視集文章說,臺灣史上第一次空服員工罷工事件,因華航對工會所提要求照單全收,甚至超過工會幹部的預期,可謂是空服員贏得全面勝利。受到這一全面勝利的激勵,以地勤、維修、內勤行政人員為主的華航企業工會也跟進,要求公司提供與空服員的同等待遇,否則要在71日採取集體“依法請假”來表達不滿。

 

  原本對外表示工會不滿意不是他造成的華航新任董事長何暖軒,且三度與工會幹部協商破局後,讓外界誤以為他會堅持公司的立場。不料隔天就完全答應華航企業工會的8項訴求,難怪工會發言人會表示“不用任何人質的挾持,一定可以拿到東西”。顯然工會早已看破資方談判的手腳,這就是政策發夾彎必須付的代價。當然此種現象對於臺灣新當局而言不是新鮮事。

 

  猶記臺電日前面臨停電或限電危機時,臺當局“行政院長”林全曾表示考慮要重啟核電廠的發電機組來因應。不料一遇到環保團體及民意代表的壓力,立即表示不採取該項措施。只是在綠色能源未能完全取代核能發電前,試問電力不足問題要如何解決?臺當局“經濟部長”李世光日前指出,停電1秒鐘,影響比華航罷工23天還大,新當局已準備好要在電力政策的發夾彎付代價了嗎?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勞工究竟應否休7天假的問題上。按照協商結果,週休2日後勞工就要取消原先與其他行業不同步的7天假,不料因為勞工反彈,臺當局“勞動部”就宣佈保留休7天假。然而當工商團體表達對保留7天假的政策不滿時,“勞動部”又宣佈將取消。如此政策反覆發夾彎的結果,不僅得罪了勞方,也得罪了資方,更挑起不必要的勞資對立,導致“三輸”局面,代價小嗎?

 

  臺灣新當局在上臺前標榜是“最會溝通”的,不料上臺後的溝通手法還真是令人不敢恭維。據華航評估,承諾兩項罷工共15項的訴求,將使公司年增近10億元新台幣的支出,代價不可謂不小。若新當局政策發夾彎的習性不改,必須付出的代價勢將愈來愈高。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