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22日清晨,澎湖最西端離島旅外鄉親由於當天沒有交通船可搭,搭乘漁船回島途中發生船難,2人不幸溺死。臺灣《中國時報》26日發表社論指出,離島交通的改善未獲臺當局“行政院”“前瞻計劃”青睞,主要是由於離島選票過少,而“前瞻計劃”中的資金,主要是用來為選舉綁樁,花費到了選票較多的縣市,這就是澎湖離島民眾的悲哀。
評論摘編如下:
澎湖最西端離島花嶼22日清晨發生船難,當地旅外鄉親冒強風大浪,搭乘漁船回馬公本島途中,一個大浪打來,2人落海不幸溺死。很多人問,這些人為什麼不搭乘比較安全的交通船?答案很簡單,當天沒有交通船可搭。
“何不搭交通船”是典型的晉惠帝式疑問,1700多年前天下鬧饑荒,民眾無食物可吃,很多人餓死,大臣瞞不住這種大事向晉惠帝司馬衷報告,司馬衷不解,疑惑地問大臣:何不食肉糜?意思是說,他們怎麼不吃肉粥呢?2000多年後的臺灣,政治人物仍充斥晉惠帝式思維。臺當局“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編列4241.33億(新台幣,下同)輕軌及捷運建設預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這筆錢,讓編、搶預算的臺當局“行政院長”、“交通部長”、好幾位縣市首長傷透腦筋。他們傷腦費神的是,擔心這100多億要怎麼花、對選舉綁樁有什麼效果;至於將來乘客量夠不夠維持營運、會不會變成“蚊子建設”、預算會產生什麼排擠效應等,卻不在考慮之列,更從來沒有想過,只要把這筆預算的零頭花在澎湖離島的交通船上,居民就能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說起來也是個很諷刺的現實。前幾天,蔡英文答應給基隆市80億,在現有的臺鐵、高速公路之外,再建一條連接臺北南港的輕軌。彰化也趕著爭取138億,要建一條連接高鐵的捷運。但是,澎湖望安鄉幾個離島賴以為生的3條交通船,兩艘泊在港內待修,只剩一艘老船,氣喘吁吁地勉強載客,卻沒有人關心。
輕軌之於都會,充其量形同富人的新玩具;交通船之於島民,不折不扣是生計及生命之所賴。臺當局肯花幾百億在交通已經無礙的縣市,增添新的運輸工具,卻無意給個幾百或幾千萬改善離島居民最基本的對外交通,這樣的行事思維令人難過。
更糟糕的是,臺當局既無能改善離島交通,又不許離島居民搭乘漁船自救。10年來,澎湖縣政府理解離島居民行的苦處,訂定了一個漁船附搭乘客及載貨的管理辦法,讓離島居民可以搭乘當地的漁船出入,也可以請漁船幫忙載運米糧、蔬果、液化瓦斯等等生活所需。可是這個管理辦法不被臺當局採認。負責出海管控的岸巡單位,還公開指說縣府這個管理辦法抵觸臺當局的“漁業法”,應屬無效。不過,臺當局“行政院”卻忽略,興辦設施照顧偏鄉、離島居民的交通、衛生等需求,是“憲法”加諸於臺灣地區和臺當局的責任和義務。
當臺當局無能照顧離島、偏鄉居民基本的生活所需,就毋庸拿臺灣地區本島思維所訂的“漁業法”,強迫大小離島散佈、大半年面對強烈東北季風的澎湖群島適用,更不該動輒指斥離島漁民用漁船載乘鄉親、運送生活用品違法。
全世界都一樣,當臺當局無能照顧民眾生活起居的時候,民眾為了生存,都會自力救濟,找出自我照顧的方式。面對這樣的狀況,臺當局該檢討的是,為什麼沒有提供足夠的資源照顧好民眾生活,而不是反過來指責民眾用臺當局沒有允許的方式自我照顧。
去年,澎湖民眾為尋求經濟脫困,舉辦博弈公投。民進黨當局從蔡英文到“立法院黨團”,都呼籲澎湖民眾用選票拒絕博弈。蔡英文認為,澎湖應該有其他發展的選項,當局願意協助。結果,澎湖接受蔡英文的承諾,拒絕了博弈,但離島交通的困境卻迄今依舊。臺當局“行政院”8800多億的“前瞻計劃”,沒有把澎湖離島的交通船列為基礎建設項目。
離島交通的改善未獲臺當局“行政院”“前瞻計劃”青睞,原因不難想像。彰化計劃中得花138億的捷運,即使將來的乘客再少,選票也比澎湖離島多得多;即便基隆到臺北的輕軌,只是基隆民眾多出來的1條聯外選擇,但花80億所能影響到的選票,總比花80萬到離島花嶼還多。這就是澎湖離島民眾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