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據不完全統計,1986版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已經播出了2000余次,這堪稱是中國電視史上的一個難以逾越的記錄。在電視劇高產滯銷的今天,師徒四人幾乎每個寒暑假都要在央視及地方電視臺與觀眾們見面。1986版的《西遊記》固然精彩,但受當時條件以及電視表現方式的限制,電視劇《西遊記》並沒能完全展現吳承恩原著中的全部精彩。
我們通過對原著的粗讀,試圖做一些拋磚引玉的工作,整理出一些讀者可能不知道的《西遊記》的細節。當然,受水準和版面限制,仍有大量精彩內容無法在此呈現。
你可能不知道的唐僧
1.唐僧幾個名字的由來
唐僧在書中的第一個名字是玄奘,這是他出生之後,母親將他用木板漂至金山寺腳下,寺內長老法明和尚在他長到十八歲的時候給他取的法名。唐太宗送別唐僧的時候得知他沒有“號”,就對他說:“當時菩薩說,西天有經三藏。御弟可指經取號,號做‘三藏’何如?”這是“三藏”的由來。另外,也是因為唐太宗認他做弟弟,故此,他也姓唐,稱為唐僧。
2.唐僧帶著幾個人出發去取經的?
唐僧並不是像電視中演的那樣一個人一拍馬就上路了。其實,唐太宗賜給他兩個“長行的從者”一同出發,只是很不幸,這兩個人後來被妖怪給吃了。
3.在收徒弟之前誰來救唐僧?
承前所說,唐僧帶著兩個“長行的從者”被一群妖怪抓走,這也是他取經路上的第一難。從者被妖怪吃了,唐僧被綁了起來。後來,出現了一位老叟救走了唐僧,老叟是太白金星。
4.唐僧的絮叨
記得《大話西遊》中一個著名的橋段嗎?羅家英扮演的唐僧絮絮叨叨,惹得孫悟空崩潰不已。其實,《西遊記》中的唐僧確實如此,就連原作者吳承恩都用“絮絮叨叨”四個字來形容他。具體的例子不說了,寫下來就真是絮絮叨叨了。二十八回中,唐僧要悟空化齋飯,就因為悟空說了句“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有錢也沒處買。”唐僧就從“五行山”下救悟空開始說起,罵得悟空連連告饒。
5.唐僧的心計
唐僧也是個很有心計的人,為了控制住孫悟空,誘騙、恐嚇他都會。比如,為了騙悟空戴上可以變為緊箍兒的帽子,他說:“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唸經”。悟空戴上後要去找觀音菩薩討說法,唐僧恐嚇道:“此法既是他授予我,他必然先曉得了。你若尋他,他念起來,你卻不是死了?”第十七回中,唐僧借宿在一座廟宇,廟中一人說悟空“醜頭怪腦”,唐僧說:“醜自醜,甚是有用。”可唐僧真的不在乎悟空的醜俊嗎?在第七十五回,高山阻路,孫悟空欲向老者問路,唐僧卻說他相貌醜陋,言語粗俗,讓行者變得俊點。
另外,唐僧也很會哄悟空。當孫悟空請太上老君降服青牛怪後,唐僧便不再稱呼孫悟空為“猴子”“潑猴”,轉而稱呼其為“賢徒”,並說“下次定然聽你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