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大陸學者看反服貿:臺灣仍有強烈“反中”情緒

2014年04月04日 07:4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長陳先才3日在臺灣《旺報》撰文,原題《反服貿 一個大陸學者的觀察》,全文摘編如下:

  當前,臺灣社會內部爆發的服貿衝突事件,從表面上看,它似乎是部分民眾對《兩岸服貿協議》的抵制情緒之爆發,然事實並非如此,服貿衝突絕非單一因素所引發,而是近年來特別是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以來,臺灣內部政治、經濟、社會等諸多矛盾的總爆發,服貿議題只是引爆這些衝突的導火線而已。服貿衝突的背後不但與朝野政治角逐、政黨選舉盤算、經濟發展道路、社會問題蔓延等密切相關,更是與“獨派”勢力強力反撲、試圖阻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之圖謀脫不了干系。

  服貿衝突對兩岸關係的最大啟示有二,一是臺灣社會仍然有強烈的“反中”情緒。儘管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激進“臺獨”勢力總體上也呈下滑態勢,但臺灣社會仍然有“恐中”、“反中”的氛圍存在,這是必須要面對的客觀事實。二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路註定是螺旋式上升,而非直線式上升,其根源還在於“臺獨”勢力的阻撓。雖然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得到了臺灣主流民意的支援,但臺灣社會仍然有一些阻礙性力量存在。因此,兩岸關係發展越順利,就越需要對此保持高度警惕。

  臺灣的服貿衝突,會不會影響到大陸對臺政策呢?筆者以為,從現階段來看,服貿衝突目前還不至於影響到大陸的對臺政策,但大陸當然會高度關注臺灣社會的“反服貿”運動的發展狀況。

  一則是臺灣內部在服貿衝突的情勢,總體上還可控制,儘管其發展演變還需要持續觀察,但在總體情勢可控下,大陸繼續推動兩岸經濟合作的目標不會改變。當前“反服貿”聲勢雖然不小,但隨著臺灣社會更多理性聲音的出現,包括反反服貿聲音的出來,客觀也牽制了“反服貿”之效應發酵。

  二則是透過服貿衝突之過程,臺灣多數民眾對服貿議題將經歷一個由不熟悉、一知半解、逐漸熟悉,到準確了解的階段,這本身有助於民眾對服貿議題的重新反思,不但使部分“反服貿”論述站不住腳,暴露原形,更會促使民眾開始理性而非情緒性對待兩岸經濟合作問題。

  三則是兩岸經濟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反服貿”人士完全從意識形態及政治思維來看待服貿,當然不足取。對於大陸而言,繼續推進兩岸經濟合作,為臺灣經濟走出困境,不但是兩岸的共識,也是中國大陸的政策宣示,大陸當前不太可能因臺灣內部爆發“反服貿”衝突而改變其兩岸政策。同時,當前的服貿衝突在性質上屬於臺灣內部事務,大陸當然不會介入其中。

  客觀而論,如果服貿在臺灣內部久拖不決,長期無法通過,則自然會影響到後續的《兩岸貨貿協議》等的簽署與落實,這對於兩岸經濟合作特別是臺灣經濟發展將產生負面的影響。尤其是在中國大陸與韓國自貿區協商談判進程不斷推進的情勢下,如果服貿等兩岸合作協議不能儘速過關,則對於臺灣服貿等產業在大陸佈局及發展將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

  在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階段,經濟不但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重要基礎,而且也仍然是兩岸合作的重點所在,兩岸經濟合作也符合臺灣絕大多數民眾的根本利益。對於中國大陸而言,任何兩岸政策只要符合臺灣絕大多數民眾的利益,大陸都有意願去推動,去落實。

  當然,其前提是臺灣方面也應予以配合,唯有如此,兩岸經濟合作的實際成效才能充分展現出來,也才能讓更多的臺灣民眾感受到兩岸合作的實際利益,提升民眾參與兩岸合作的動力和意願,從而使歪曲和污衊兩岸經濟合作的不實宣傳不攻自破。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