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重建仍需努力
以日本為例,日本雪印公司在2000年及2002年接連發生兩次乳品污染危機,日本電視臺便有志一同地封殺雪印公司的廣告長達兩年;政府並迫使雪印將旗下所有子公司分別出售,如乳業部分則由日本全國農協及農林中央金庫接手。在所有權易手之後,由新的經營者重新洗刷雪印的品牌:新的雪印公司在網上公佈所有食品的製程,除開放廠區讓民眾參觀,並由廠長親自導覽解說,以挽回民眾對於雪印的信任。亦即,經營者可以換人,但品牌不必非要毀於一旦,員工的工作權也得以保住。
此外,日本政府為了加強對消費者的保障,2009年在內閣府之下成立“消費者廳”,從消費者角度對食品安全進行全面監管。消費者廳主要的工作,包括對消費者意見進行蒐集和調查分析,定期公佈食安及時訊息以提醒民眾注意,並設有“消費者安全調查委員會”,定期對民眾的申訴進行審議,若認定有問題,就對事故原因展開調查。如此,以防微杜漸的精神,建構一個以消費者為主體的食品安全制度。
馬當局日前宣佈在“行政院”下成立一個跨部會的“食品安全辦公室”,由“國安局”統合成立“預警會報”,以擴大蒐集食安情資;但其成員皆從“經濟部”、“衛福部”、“法務部”及“農委會”等借來,而缺乏公正客觀的專家學者乃至民間的參與,“預警會報”也只是任務編組,欠缺制度性的規劃。江“內閣”必須拿出更有效的作法,讓食安辦公室真正動起來,從法規的建立、源頭的進口管理、食品業者的上下游勾稽,乃至加強檢驗、鼓勵內部“吹哨者”及民眾檢舉,才能將食品安全網建構得更為週密,使不肖廠商沒有投機茍且的空間。
[ 責任編輯: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