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阿帕奇案”令臺灣輿論譁然 臺軍被批爛無可爛

2015年04月07日 08:11: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派記者 吳亞明】“阿帕奇案”近日在臺灣迅速鬧大,其案情被稱為“一天一爆料,愈爆愈驚奇”。檢方的最新調查發現,原認為的“阿帕奇觀光團”成員從原來的“兩個班”,增加到“一個排”,而新增加的竟然還是些外國人。本應戒備森嚴的軍事禁區,卻變成民眾嬉戲打鬧、拍照留念的“阿帕奇遊樂園”,臺灣輿論一片譁然,也讓形象向來不佳的臺軍再次受到重創。“有這種軍官,臺軍還需要敵人嗎?”臺灣檢方痛批安排整個“觀光活動”的軍官勞乃成。臺灣《聯合報》6日評論稱,紀律是軍隊的靈魂。一個失去紀律的部隊,還有作戰的能力嗎?為了平息社會輿論,挽回社會形象,作為“三軍統帥”的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要求“國防部”“務必全面、徹底、具體整飭軍紀,重建軍人武德”。 而臺灣的“國防部”將在7日舉行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以來首次同時異地軍紀檢討會”。

  “軍事陣地變成阿帕奇樂園”

  臺灣陸軍航空特戰部隊601旅軍官勞乃成,私帶女藝人李蒨蓉一行26人參觀臺軍AH-64E阿帕奇直升機棚,任由其拍照,甚至讓李蒨蓉等坐進駕駛艙模擬駕駛。事後,李蒨蓉在她個人“臉譜”上發了三張照片,導致事件曝光。最初,臺灣軍方還想大事化小,以駕駛艙儀錶板沒有通電也就沒有泄密為藉口,只給了勞乃成記3個申誡。但是隨著社會輿論壓力的不斷加大和檢察調查機關的介入,人們發現事情遠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據臺灣“中央社”6日報道,桃園檢察機關依涉嫌違反“要塞堡壘地帶法”和“洩露國防以外之機密”展開偵查,5日傳喚勞乃成、李蒨蓉等10多人到案說明,並查扣“觀光團”成員手機、電腦、SD卡等。此外,桃園地檢署5日查扣了601旅的監視器,內容顯示20名親友比手勢輪流和阿帕奇拍照,多人登上駕駛艙、試戴頭盔,7名小孩在阿帕奇旁追逐嬉戲,興奮地大叫“好酷喔”。

  《聯合晚報》報道說,根據監視器內容,清楚拍下勞乃成帶著20名親友團,從大門一路到阿帕奇機棚,參觀兩架阿帕奇、輪流拍照、大家合照。參訪團在機棚待了一個半小時,沒人過問。有證人向檢察官形容:“軍事陣地好像阿帕奇樂園”。報道說,檢方指出,3月29日當天,李蒨蓉參觀團的13個大人,7個小孩,在下午3時9分開6輛車前往601旅參觀,由勞乃成中校帶領,直接開往直升機機棚,讓李蒨蓉一群人參觀拍照,直到下午4時40分離開。勞乃成開放其中兩架讓親友團參觀,一架可供拍攝阿帕奇全景,另一架開啟座艙,讓參訪團進入駕駛艙體驗,還親自當解說官講解阿帕奇功能。

  更讓臺灣輿論擔心的是,“軍方可能隱瞞了很多案情。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說,臺灣軍方欺上瞞下,荒唐至極!桃園檢方5日晚查明人數,原來“國防部”只公佈臺灣人20人,大約只是“兩個班”左右的阿帕奇觀光團,晚間驟增6人,足可湊成“一個排”的國際團,參觀的成員竟涵括日本及東南亞的外籍人士,被視為最尖端的阿帕奇軍事機密可說全都洩露。報道說,陸軍601旅中校勞乃成不但帶親友進營區亂拍阿帕奇戰鬥直升機,去年萬聖節在豪宅辦趴還穿飛行裝、戴著阿帕奇戰術頭盔,甚至裝上綠燈泡模擬啟動,向在場的友人炫耀,誇張行為遭檢方痛斥“把軍紀當兒戲,把設備當玩具”。

  《聯合報》稱,臺檢方掌握的訊息顯示,601旅帶親友參觀戰機的也不只勞一人,軍事要塞變成軍官親友休閒遊樂區。陸軍航特部有軍官向檢調透露,601旅作戰隊配屬的作戰直升機還包括:AH-1W眼鏡蛇攻擊直升機、OH-58D戰搜直升機、UH-1H運輸直升機,這些機種都有人登機參觀。安排參觀的軍官,不只勞乃成一人,之所以沒有曝光,是因這些參觀團“沒有另一個李蒨蓉”。

  臺“國防部長”發飆

  阿帕奇事件驚動了身為“三軍統帥”的馬英九。據臺灣“中央社”報道,“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6日表示,馬英九高度關切近來影響軍紀事件,已責成“國防部”立即嚴正檢討。陳以信轉述,馬英九要求“國防部”務必全面、徹底、具體整飭軍紀,重建軍人武德,確立“軍令如山,軍紀似鐵”的優良傳統,讓社會恢復對臺軍的信心。

  臺軍“參謀總長”嚴德發下達軍令,要求臺軍所有單位在7日同時舉行軍紀檢討會。這是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以來,臺軍首次舉行同時異地軍紀檢討會。“中央社”報道說,嚴德發下達命令,要求臺軍所有單位7日“同時異地”召開軍紀檢討會,全員都要參加,休假人員須另補實施,住院的軍人也要派專人宣教。各單位主官必須重申內部管理、兩性關係、資訊安全等方面規範守則,並以近日的風紀案件為例進行檢討。臺“國防部長”高廣圻5日已召集各軍司令及“國防部”的聯參次局長召開檢討會,要求按規定懲處品德、操守有問題的官、士、兵,並檢討列為汰除對象。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環球時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