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7 08:40:00 來源:科技日報
剛剛召開的綿陽科技城建設部際協調小組第十二次會議提出,綿陽科技城建設要堅定不移地走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聚焦探索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新模式,更好發揮民為軍用、寓軍於民的“排頭兵”作用;聚焦引領西部地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好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業活力。
綿陽,這座“中國科技城”,在國家實施軍民融合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當前,正被委以重任。
通過多年努力,綿陽科技城已初步探索出一條具有特色優勢的軍民融合發展路徑,而軍民融合的深度發展,也激發綿陽科技城釋放出全新的創新創業活力。
2014年12月3日,國務院決定在綿陽科技城推廣實施4項先行先試政策,綿陽科技城得到了“比照中關村政策先行先試”的尚方寶劍。
一不靠海,二不沿邊,三非省會。這一尚方寶劍為何會落戶綿陽呢?回望綿陽的發展歷程,答案顯而易見。
“三線”建設時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航空渦輪研究院、長虹集團、九洲集團等百餘個國防科研單位先後遷入綿陽,隨之而來的豐富科研資源儲備為這座城市注入了最強大的發展動力。
2000年9月,國家科技城建設正式啟動,綿陽迎來了新的歷史使命:打通國防科技與民用產業之間的“通道”,探索中國特色軍民融合發展路徑。
而經過15年探索發展,如今綿陽已初步探索出“院所自轉、軍工自轉、院企聯轉、民企參軍”4種軍民融合模式有力促進了軍民兩用技術雙向轉移轉化和企業發展。
以綿陽的科技地標——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為例,通過軍民融合向民用領域釋放科技優勢方面,成果斐然:“利爾化學”,國內最大高效安全農藥生產商,銷量全球第二;“銀海軟體”,開發的社保系統軟體長期佔全國90%以上市場;“九九瑞迪”,我國第一家數字成像儀器中心,填補我國工業CT生產空白……去年,九院軍轉民企業實現收入超過50億元。
而在全市,軍民融合企業從2011年的120家增長到目前的387家,去年實現軍民融合銷售收入1550億元、增長18%,今年上半年實現軍民融合銷售收入710億元。
綿陽擁有“兩院”院士26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0.7萬名,是國內高科技人才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正席捲全國時,擁有強大科研人才儲備的綿陽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百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CEO王海鵬,是從長虹走出來的“創客”。有著網路工程專業背景和5年家電企業工作經驗的他敏銳地發現:大家電維修電子商務成長驚人。通過數據分析,他認識到,做綜合類電商越來越難,但打造家電維修備件垂直電商平臺很有前途。他將創業設想變成成熟的商業計劃書,王海鵬的百庫項目順利通過長虹創投基金的評審,成功獲得長虹創投的融資。
在長虹創投的幫助下,百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迅速發展並壯大。公司旗下的中維商城是國內第一家專注于電子產品維修領域的綜合性服務平臺,網路銷售額達5000余萬元,電商平臺獨立IP達2000以上,潛在客戶群體達7.6萬個。
而在綿陽全市,像百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這樣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僅2014年新認證的數量就達到2684家、佔四川省近1/3;今年1至7月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683家、總數達到6198家。
是什麼原因促使身處內陸的綿陽釋放出如此巨大的創新活力?持續發放的政策“大紅包”是其主要推手。
2014年,綿陽獲國務院批准執行中關村政策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4項先行先試政策;科技部將科技城納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聯席會議成員。而在此前,四川省為綿陽科技城“量身定制”了10條支援政策措施,下放了部分省級行政審批權……
而在市級層面,綿陽先後出臺了20余項支援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
去年發放資金6650萬元扶持創業的“涌泉計劃”,把創業行動分成三個階段、制定多個領域的33條政策進行扶持,從“金點子”到“大項目”,一路護航;一次性拿出6650.5萬元重獎資助創新創業項目和人才;新設立2億元的威盛創投基金和2.5億元的長虹創投基金,引進了50多家風投、創投機構,為70多家科技企業引進風險資本近16億元,構建起“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全鏈條孵化體系;建成創新中心一期、二期、工業技術研究院、西科大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孵化平臺34個,總面積超過60萬平米,現已入駐企業和科技服務機構1500余家。
現如今,通過整合相關政策,綿陽已形成了一整套扶持體系,涵蓋科技企業從初創、成長到成熟的全過程,進而為軍民融合,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而軍民融合的深度發展,也讓綿陽這座科技城釋放出全新的創新創業活力。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四川邁向“創時代”2015-09-17 08:38:00
“創新創業創青春”2015-09-17 08:33:00
臺灣文創禮品館落戶千島湖 展售兩岸34個文創品牌2015-09-17 08:17:00
臺灣大學生來杭創業就業實習的有關政策待遇2015-09-16 14:31:00
深圳海創會成立 打造“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平臺2015-09-16 14: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