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就京滬高鐵申請國際專利一事,日本媒體《產經新聞》在近日報道中稱京滬高鐵為“盜版新幹線”。這是繼去年10月該媒體稱滬杭高鐵為日本新幹線“山寨版”的再次延伸。中國鐵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兼宣傳部長、新聞發言人王勇平7月7日就此回應:“中國人不會把別人的東西硬說成是自己的東西,也絕不會因別人說三道四,就對自己用心血和智慧換來的創新成果放棄申請專利的權利。”
此前,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對日本外相松本剛明關於中國當初引進日本新幹線高鐵技術時有關不得向第三國轉讓技術的問題作出明確答覆:中國目前申請的高鐵技術已經經過了自主創新。
事實勝於雄辯。中國于2010年開發出時速350公里以上甚至達380公里的高鐵專用列車,而日本新幹線的最高時速僅為220公里。還有大量白紙黑字的技術指標數據顯示,中國高鐵已經遠遠領先於日本新幹線。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也發表文章認為,高鐵顯示了中國的創新能力。
日本媒體關於中日高鐵技術領先孰是孰非問題的鼓噪,遠非“醋意”那麼簡單,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深層次原因不排除有人出於商業競爭的考量。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刊文稱:“(中國)這個世界最先進的高鐵系統將增強中國對美歐的競爭力”。2010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與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就合資合作簽署協議,中國南車將向雙方在美國組建的合資公司逐步轉讓中國國產動車組技術。據悉,目前這些技術已通過美國智慧財產權局的審查。此事既是中國高鐵專利技術獲得國際認可的明證,也是其競爭力獲得國際承認的體現之一。
儘管我方“底氣十足”,但仍需謹慎應對此事。我們必須儘快準備充分的、經得起各方推敲的材料與數據,來面對國際專利認定機構及相關專利申請國家的嚴格檢驗。
此外,我們也要保持寬容謙遜的大國心態,不必過於糾結于爭議本身。日本國土交通相在記者會上稱:“雙方有必要冷靜商談,(因為)即便相互指責也無法找到解決的途徑”。可見日本方面已現理智聲音,而我方也要客觀看待日本人在此事上的不同態度並相機行事,若能在解決彼此分歧的基礎上達成共識是最好的結果。反之,我方應該在“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上堅持自身立場,讓事實性的內容最終見分曉,為中國高鐵正名並在國際市場上爭得未來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