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臺灣廣播、網路電視主持人羅志強的文章,圍繞民進黨當局“前瞻基礎建設計劃”表達觀點。羅志強認為,為了選舉文宣,民進黨現在要求民眾給予1張8800多億元(新台幣,下同)的空白支票,整個前瞻計劃只是2018年選舉的文宣作業,民進黨可能根本不關心最後實現的比例如何,重點是在明年的縣市長選舉時,民進黨的候選人可以以此向選民畫大餅,以未來人民的失望換取自己政治上的“當下”利益。
評論摘編如下:
對“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的特別預算條例,國民黨黨團已經有長久抗戰的打算,民進黨是佔領主席臺的祖師爺,沒有正當性,也沒有顏面去反對國民黨的杯葛,只能訴諸於“國民黨反對改革”,但是仔細檢視前瞻計劃的內容,稱得上改革嗎?
前瞻計劃一個最無法自圓其說的地方,在於為什麼要這麼“急”,在許多建設不要說環評,連可行性研究都還沒有完成的時候,就要納入特別預算之內。環評、可行性研究沒有完成,怎麼知道最後要花多少經費?不知道最後的經費納入特別預算之內有什麼意義?
更何況,如果最後環評沒有通過,編入特別預算不啻是僵化了臺當局的財務運動,有預算花不出去,還排擠了其他建設。也就是說,如果前瞻計劃是一個合理的、長遠的、沒有選舉考慮的規劃,那麼何不逐年審議,已經完成行政規劃作業的就優先列入,尚在評估之中的,就等到評估完成之後再來審議。
這樣的做法既不會影響建設的進行,也不至於有財務上的無效排擠,是公部門建設的正道,也是行之有年的慣例,民進黨為什麼非要在3個月內,通過內容高度不確定的8800多億元(新台幣,下同)預算不可?
再以新北市為例,2010年蔡英文競選新北市長時,她的政見不但包括三環三線,還要“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推動3條捷運延伸線:板南線延伸至汐止,淡水線延伸到淡海,必要時延伸至八里連結臺北商港,文湖線延伸到深坑,並協調臺鐵將平溪支線延長至深坑。
當時蔡英文的政策白皮書,張景森也參與,蔡英文當時對新北捷運建設的願景,遠比現在雙北提出的計劃更具規模。而今天雙北爭取的捷運環狀線的南環、北環段,是今天的交通部長、30年前的臺北市政府捷運局綜合規劃科科長賀陳旦所規劃。為什麼換了位子之後,蔡當局昨是而今非,對於雙北的捷運建設態度有如此大的改變?為什麼藍營執政縣市已經通過可行性研究、環評的計劃不納入,而要納入還在規劃非常初期的千百億建設?
顯然,這其中有個司馬昭之心,就是這整個前瞻計劃只是2018年選舉的文宣作業,民進黨可能根本不關心最後實現的比例如何,重點是在明年的縣市長選舉時,民進黨的候選人可以以此向選民畫大餅,以未來人民的失望換取自己政治上的“當下”利益。
蔡英文說“菊姐,你該有的都會有”,該有的會有,這本是平常之理,但既然蔡英文特別講出來,難道意思是有的縣市“該有的沒有”?那麼請問,是哪些縣市?從前瞻計劃的經費分配即一目了然,答案很清楚,就是“非綠營執政”的地區。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非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在前瞻計劃中的比例是如此之低,乃至於軌道建設中,都變成“零元俱樂部”。
選舉,選舉,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之!為了選舉文宣,民進黨現在要求民眾給予1張8800多億的空白支票,在遇到阻力的時候就斥責對方是“穿著錦衣跟窮人搶錢”、“惡意杯葛”,完全沒有反省自己是如何草率運用臺灣的資源。
8800多億,用8年平均來算,沒有超過債務上限,但是蔡當局只有這1筆支出嗎?“國防”要不要?老年人長期照顧要不要?而且,前瞻計劃所排擠的政策,不僅僅是在臺當局的層級,必須負擔配合款的地方縣市,也勢必要因此而減少在其他項目(包括長照、社福)的支出。再加上軍公教所關切的年金改革,臺當局口口聲聲說沒錢,卻又衝動草率地舉債8800多億元,豈不是說臺當局對軍公教的誠信與照顧,還比不上“選舉考慮”4個字?
沒有人會反對建設臺灣,反對的是欠缺規劃、不顧環評、為了政黨私利而推出的空中樓閣。也希望民進黨當局,以檢驗“服貿協議”的標準來檢驗前瞻計劃,包括公聽會的舉辦、對社會的溝通、程式的公開透明以及接受公民社會的檢驗。
而對於國民黨黨團要求退回,藍營縣市長卻極力爭取,民進黨批評矛盾,關鍵在於,如果前瞻計劃是公正的,顯然不分黨派的縣市都應該要納入,縣市長爭取是天經地義;如果前瞻計劃依然有如此的政黨之別,那麼為了分配的正義,國民黨黨團當然有責任堅持把關。(羅智強,作者係臺灣廣播、網路電視主持人)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