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98年)一直在關注臺灣、琉球。他從戰後建設新中國的思路出發,認為中國政府僅僅收復臺灣,而不將琉球歸入中國版圖,並不利於中國東部海防的安全。1944年底,他在重慶編著《臺灣與琉球》一書,共24節,介紹了臺灣的地理概況、農業、物產等,及琉球群島,約2萬字。他在“臺灣、琉球之過去與未來”一節仲介紹了臺灣、琉球與中國的關係,“惟琉球之內屬,亦始於明初”,指出:“臺灣、琉球之必須收復,不僅因其過去原為我國之領土,不僅因有六百萬之華夏同胞,急待解放,而尤重要者,在其對於我國之軍事形勢,我國位於太平洋之西岸,臺灣、琉球一日不能收復,則我海上活動,一日不能越出黃海、東海範圍之外;臺灣、琉球有如我國海上之外籬,南向而下南洋,必須經過臺灣海峽,東向而出太平洋,必須經過琉球群島;未有外戶操之於人,而能立國于地球上者!二十世紀,乃為大洋交通之時代,未來新中國之發展,萬勿再踏過去重視大陸輕視海洋之覆轍,而應以海陸並重為我最高之國策,願我國人,速起圖之!” [1]他的這種海防意識十分超前。
進入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捷報頻傳。1945年1月,美軍攻克了馬尼拉,3月攻佔了琉璜島。美軍經過浴血奮戰,于6月攻克琉球群島。美軍傷亡75000多人,損失飛機763架,艦艇404艘,坦克372輛;日軍傷亡11萬人,被俘近1萬人,損失飛機7830架,艦艇20艘。琉球群島近70萬居民中,被打死的超過四分之一。
當美軍攻佔琉球之時,莊文在重慶開始編著《琉球概覽》一書。該書包括前言、名稱、沿革、地理、結論,約1萬字。他指出:“提起琉球,我們鬱結了六十餘年的一腔血淚,不禁遙灑白島上的戰火,吐出一聲長喟!”“琉球不收復,臺灣無從固守,中日間的衝突,仍將貽禍于永遠。所以當琉球解放戰爭已近尾聲的今日,吾人回首過去,應向美軍敬致感謝之忱,感謝他們為我們清算了對日的第一筆血債;感謝他們為我們解放了島上數十萬華夏同胞!”“翻閱過去的歷史,我們知道,前此琉球亡日的史頁,便是日本六十餘年來侵華痛史的首頁;佇望未來的歷史,我們希望,此後琉球解放的史頁,便是中國向日索清一切血債的首頁!” [2]
近代中日之間的衝突與琉球關係甚大。莊文編寫該書,在資料與觀點上受到胡煥庸著作的影響。他與胡煥庸持相同的立場,國民政府最好在戰後將琉球歸於中國版圖,來保證東部海域的安全。收回臺灣而放棄琉球,並不足以保證臺灣的安全。
這裡必須指出的是,胡煥庸等人編寫的琉球書籍,古代部分的資料來自於中國古籍,而現代部分則來自於日本人編寫的資料。日據下琉球的地理範圍包括古中山國、釣魚臺列島、大東諸島等。
1、胡煥庸:《臺灣與琉球》,重慶,京華印書館1945年1月,第64—65頁。
2、莊文:《琉球概覽》,重慶,國民圖書出版社1945年12月,第1—2、29—30頁。
[ 責任編輯:吳彤 ]